2023038 | “鑄鋼魂、深交融、重挑戰、強協同”新型冶金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 倪紅衛、王煒、張華、朱航宇、李建立、趙惠忠、趙雷、黃峰 | 武漢科技大學 | 特等獎 |
2023126 | 立足新工科建設的信息控制類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 吳謹、吳懷宇、程磊、劉振興、楊莘、劉勁、向森、吳雪垠 | 武漢科技大學 | 一等獎 |
2023127 | “三融四化”地方高校在地國際化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劉靜、江志剛、肖巧玲、趙剛、楊永立、吳謹、張凱 | 武漢科技大學 | 一等獎 |
2023128 | 秉承鋼鐵品質、錘煉鋼鐵特色的機械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 孔建益、侯宇、鄒光明、肖涵、王興東、李貴、湯勃、陶平 | 武漢科技大學 | 一等獎 |
2023129 | “一體兩翼三驅式”高素質財會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 黎精明、余學斌、邱玉蓮、林紅珍、潘雅瓊、朱新玲、劉麗霞、陳群芳 | 武漢科技大學 | 一等獎 |
2023130 | 一立三合四協同,地方高水平大學一流醫學人才培養路徑創新與實踐 | 吳清明、袁修學、王育斌、王君、盧莉莉、陳勇、陳丹、龍輝 | 武漢科技大學 | 一等獎 |
2023131 | “創新引領、需求驅動、能力提升”的采礦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實踐 | 盛建龍、柯麗華、劉曉云、張光權、姚囝、王其虎、胡南燕、劉洋 | 武漢科技大學 | 一等獎 |
2023122 | 湖北高校楚課聯盟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與應用 | 章天金、許紫薇、宋發軍、程光文、李其鋒、韓高軍、劉冰欣、周昕、何畏 | 湖北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 | 一等獎 |
2023280 | “三維一體,全面發展”的液壓傳動立體課程教學創新探索與實踐 | 曾良才、雷斌、鄧江洪、陳新元、錢新博、王念先、許仁波、蔣林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2023281 | 時代驅動 名師推動 生師聯動——需求側導向的1·2·M數學教學綜合改革 | 李德宜、余勝春、王媛媛、龔誼承、馮育強、鄒都、陳貴詞、張青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2023282 | 提升社會服務力的設計學類專業人才培養改革與實踐 | 聶虹、艾險峰、張姝、胡康、饒紅亮、袁心平、李一霏、曾力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2023283 | 面向社會需求和學生發展,地方高?!八膶哟?多樣化”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 | 陳東方、倪紅衛、張志清、程光文、袁龍、王永輝、吳懷宇、李娜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2023284 | 地方高校“2I—3G”研究生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 | 呂勇、劉靜、馮育強、劉軍偉、程常桂、白喻、秦茂林、朱長才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2023285 | “知識、能力、素養”并重的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探索與實踐 | 張志清、程光文、楊寧雪、潘麗莎、周霆、賀尊、李琛、白喻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2023286 | 地方高校土木類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 許成祥、郄恩田、劉華琛、楊曌、姜天華、肖良麗、張春枝、樊杰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2023287 | 智能制造視域下自動化專業學生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 | 熊凌、吳懷宇、陳琳、程磊、陳洋、鄭秀娟、趙云濤、胡棉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2023288 | 基于“四跨三融兩面向”的地方工科院校管理類人才協同培養改革與實踐 | 童澤平、楊中華、劉勇、郭朝暉、劉翱、王芳、王鑫鑫、李永周 | 武漢科技大學 | 二等獎 |
2023310 | 以計算思維能力為導向的地方高校計算機專業實踐創新育人體系 | 胡新榮、余鋒、彭濤、朱萍、孔維廣、魏雄、張鴻、朱澤民 | 武漢紡織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等 | 二等獎 |
2023450 | 面向產業發展需求的地方高校卓越礦物加工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 張一敏、錢功明、陳鐵軍、崔瑞、楊福、周仙霖、祝淑芳、張明 | 武漢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2023451 | “創新-服務”雙能驅動的機械制造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 夏緒輝、王蕾、張澤琳、劉翔、汪朝暉、曹建華、段現銀、曾良才 | 武漢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2023452 | 產業融合、經管復合的交通類專業“兩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 嚴運兵、胡溧、郭健忠、朱曉宏、張緒美、陳玲娟、鄧超、黃丹 | 武漢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2023453 | 激發內生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 | 李敏、孫國勝、馬平均、唐忠義、李曼、張晶、鄭瓊梅、張繼才 | 武漢科技大學 | 三等獎 |
2023454 | 知行合一,服務社會,醫學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施 | 王強、劉曉柳、郭凱文、鄧海英、劉丹、楊曦亮、張連生、汪超 | 武漢科技大學 | 三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