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記者陳孖川) 5月24日上午,由武漢科技大學牽頭發起的耐火材料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青山校區碧園會堂舉行。武漢科技大學與12家國內外耐火材料頭部企業簽訂協議書,共建耐火材料創新聯盟,聚力打造世界一流學科,推動耐火材料行業創新發展。

湖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周啟紅,湖北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昕曄,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會長薄鈞、中國硅酸鹽學會耐火材料分會理事長袁林、中國金屬學會耐火材料分會副主任委員王文武等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領導,學校黨委書記徐雁冰,校長倪紅衛,聯合國際耐火材料技術學會杰出終身會員、學校原首席教授李楠,以及國內外耐火材料頭部企業負責人,師生代表300余人齊聚一堂,共同見證這一重要歷史時刻。副校長董麗杰主持大會。
耐火材料創新聯盟是在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中國硅酸鹽學會耐火材料分會、中國金屬學會耐火材料分會的指導下,以“創新驅動·協同發展”為核心理念,由武漢科技大學牽頭發起,聯合中鋼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濮陽濮耐高溫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利爾高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瑞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冶焦耐(大連)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奧鎂(中國)有限公司、摩根熱陶瓷(上海)有限公司、維蘇威高級陶瓷中國有限公司、圣戈班集團北京西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浙江自立高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市嶺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江蘇嘉耐高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國內外耐火材料行業頭部企業和耐火材料學科相關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自愿組成的全國性非營利性合作組織。

周啟紅在講話中指出,耐火材料作為高溫工業的“戰略支撐”,其創新發展關乎國家命脈產業。武漢科技大學是國內耐火材料領域的“學術重鎮”,構建了從基礎研究到工程轉化的完整創新體系,培養了一大批行業領軍人才。希望聯盟著力打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尖刀連”,建立項目共贏、平臺共建、成果共享機制;構建產教融合育人的“新高地”,培養行業急需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當好行業轉型升級的“智囊團”,努力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他表示,省教育廳將在政策供給、資源整合、機制創新等方面全力支持聯盟建設發展,與校企各方攜手構建“教育賦能產業、產業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環,不斷提升教育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共同書寫以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壯麗篇章。

王昕曄在講話中指出,武漢科技大學以焦耐為特色,經過多年深耕細作,在業界享有較高聲譽,不僅是耐火材料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也是耐火材料教研領域的重要代表之一。武漢科技大學牽頭,聯合耐火行業龍頭企業發起成立耐火材料創新聯盟,是順應時代的需求、回應行業呼聲的務實舉措,也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具體行動。希望聯盟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與先進耐火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要求相結合,加強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突破產業發展的“卡脖子”問題;聚焦服務湖北省的支點建設,緊密對接全省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需求,為全省低碳冶金等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聚焦服務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推動構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協作機制,打造協同創新的示范樣板和業界典范。

薄鈞在致辭中表示,耐火材料作為高溫工業的“工業基石”,其創新發展關乎國家命脈產業。當前,耐火材料行業挑戰與機遇并存,成立創新聯盟,將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是破解行業“卡脖子”難題的關鍵鑰匙,為完善國家高溫材料創新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希望聯盟當好關鍵技術攻堅的“突擊隊”、架好成果轉化的“高速路”、建好人才培養的“孵化器”。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將全力支持聯盟建設,建議聯盟建立創新要素共享機制、標準引領機制、國際合作機制,將高校的“創新源”、企業的“需求端”、行業的“資源池”深度鏈接,共同譜寫耐火材料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袁林在致辭中表示,全球綠色轉型加速、“雙碳”目標推進的背景下,耐火材料行業作為高溫工業基石面臨技術創新不足、產業鏈協同弱化、人才供給短缺三大瓶頸,聯盟的成立恰逢其時,標志著我國耐火材料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期待聯盟堅持“開放共享”原則,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提升我國耐火材料全球話語權;完善利益共享機制,激發企業、高校協同攻關活力;強化示范引領作用,形成可復制推廣的低碳轉型經驗,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行業智慧。中國硅酸鹽學會耐火材料分會將與聯盟深化合作,提供全方位支持,共同譜寫耐火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徐雁冰代表武漢科技大學向蒞臨大會的各位領導、專家和企業家朋友表示熱烈的歡迎,并以“全鏈共振”“破界融合”“同心共鑄”三個關鍵詞闡釋了聯盟成立的核心意義和戰略價值。他表示,武漢科技大學是中國特色耐火材料理論技術和產品體系的開創者與自主創新的策源地之一,發起聯盟旨在推動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打造“創新共同體”,以“全鏈共振”的磅礴之勢,共啟協同創新新篇章;攜手突破學科、學校、地域三重壁壘,構建?“教育賦能—科技突圍—產業升級”?的科技生態環,以“破界融合”的革新之態,共創行業發展新體系;通過科研資源共創共享、耐火材料專利及行業標準共榮共利、產學研用共贏共進,以“同心共鑄”的赤誠之心,共助行業實現新突破,把聯盟建設成為科技創新策源地、社會服務新高地、人才培養聚集地,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為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

倪紅衛代表武漢科技大學與中鋼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建、濮陽濮耐高溫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百寬、北京利爾高溫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等12家企業負責人簽訂《耐火材料創新聯盟共建協議書》。校企各方將聚焦耐火材料領域科技創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和學科建設等方面深化合作,積極探索產教融合發展的“耐火材料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模式,致力于產出世界級原創性、前瞻性和系統性科研成果,助力武漢科技大學建設成為世界耐火材料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中心,實現“雙一流”建設突破。

現場,學校耐火材料科研團隊分別與12家企業簽訂科研合作協議書,校企將聚焦戰略保障耐火材料關鍵技術、綠色低碳耐火材料關鍵技術、AI賦能耐火材料關鍵技術等行業共性關鍵問題開展聯合攻關。學校還與2家企業簽訂獎學金捐贈協議,校黨委副書記孫國勝,劉百寬、趙偉分別代表校企雙方簽訂協議。副校長馬騰為企業導師代表,8位來自耐火材料行業前沿、工程實踐經驗豐富、業務水平突出的企業專家頒發了聘書。

隨著周啟紅、王昕曄、薄鈞、袁林、王文武、徐雁冰、倪紅衛等共同推動啟動桿,耐火材料創新聯盟正式成立,耐火材料行業協同創新發展進入新階段。

大會第二階段為主題報告。科技部國際合作司原副局級科技外交官、中國國際科技合作協會科技外交專家委員會中奧專委會主任委員雷風云,濮陽濮耐高溫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百寬分別以《面向互利共贏的中奧(歐)科研創新合作機構》《創新驅動引領中國耐火材料行業高質量發展》為題,為與會嘉賓和師生作專題報告。

省教育廳、省科技廳有關處室負責人,耐火材料行業企業負責人,學校有關職能部門、學院(部)和先進耐火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武漢)負責人參加活動。

(攝影 陳孖川 高文帥 孫正恒 楊欣怡 彭程)
5月23日下午,耐火材料創新聯盟理事會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聯盟理事會名單、《耐火材料創新聯盟章程》,圍繞聯盟發展規劃、行業創新生態、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深入研討,達成了開放融合、創新發展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