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陳孖川
6月24日上午9時許,2025全國主流融媒湖北高校行活動的車隊駛入武漢科技大學。
此次參與“探校”的媒體陣容豪華——既有人民網、央視網、中國網、中國青年網等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也有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科學報等權威行業媒體,更匯聚了多家省級融媒體的骨干力量,構成覆蓋央地、多維度傳播的強大矩陣。
湖北高校林立,“探校”為何選在武科大?
從校長致辭里的戰略定位,到一流學科的尖端成果;從職能部門的詳實解答,到遍及湖北各地的產線基地——這座擁有百廿歷史、底蘊深厚的高等學府,正以開放姿態向全國媒體展現爭創“一流學科”的銳氣,服務“建成支點”的實力。這或許正是答案的關鍵。
校長致辭:從一流學科的建設成效,到服務支點的突出貢獻
“武科大一流學科建設,不僅深耕科學研究,還在服務國家戰略和湖北‘支點建設’的實踐中精準發力。”校長倪紅衛的開場白,讓臺下記者的鏡頭瞬間聚焦。
這份務實的定位,根植于學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硬核實力”。
作為耐火材料領域的“黃埔軍校”,武科大斬獲了該領域80%的國家科技獎,主導制定了73項行業標準;這里不僅設立了我國首個耐火材料特色博士點,更培養了耐火材料行業90%上市公司的掌舵人。
學科鋒芒不止于此。在多個“國之所需”的賽道上,武科大材料學科也實力領跑:先進鋼鐵材料團隊突破高端特種鋼“卡脖子”技術,為鋼鐵工業升級注入核心動力;戰略釩基材料團隊讓湖北釩頁巖從“沉睡資源”變身國家戰略儲備,激活產業鏈條;熱管理碳基材料團隊成果應用于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系統,為“國之重器”披上“耐火鎧甲”;先進能源材料與器件團隊突破Micro-TEC芯片晶圓級封裝技術,為湖北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這些成果不是鎖在實驗室里的‘展品’,而是扎進湖北大地的‘產線’。”倪紅衛言之鑿鑿——隨州的鋰電池車間機器轟鳴、棗陽的釩合金基地產能全開、赤壁的泡沫炭產線滿負荷運轉、安陸的“中部釩都”建設正酣、光谷的芯片封裝車間全速量產。武科大的科技星火,正以燎原之勢,轉化為湖北“建成支點”的澎湃動能。
深度對話:從科技創新的持續涌現,到產業轉化的高效落地
“現在進入媒體交流環節,歡迎各位記者朋友提問。”主持人話音未落,臺下的手已高高舉起。
“武科大的材料學科如何做到‘特色鮮明、優勢突出’?”人民網記者率先拋出問題。
材料學部執行主任李享成侃侃而談:“從1958年原冶金部‘焦耐特色’定位起步至今,我們建成了耐火材料領域唯一的全國重點實驗室;自‘六五’以來,我們參與了耐火材料領域80%的國家攻關任務;從火箭到C919大飛機,從核電機組到高超聲速飛行器,我們的耐火材料在關鍵處‘頂得上’,是名副其實的‘單項冠軍’。”
“服務湖北的成果轉化有何典型案例?”中國網記者隨即發問。
科學技術發展院院長夏緒輝信手拈來:“學校圍繞新能源材料產業需求,實現了1.5億元成果轉化,創造湖北高校院所單筆技術轉讓交易的最高紀錄。相關團隊解決了硅基材料易膨脹碎裂的國際難題,讓鋰電池容量提升近一倍。如今,其生產線已在隨州建成投產,參與研發的大學生團隊,還拿下了日內瓦發明展金獎和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金獎。”
“人才、創新、產業如何‘三鏈融合’?”北青網記者探身追問。
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劉濤底氣十足:“湖北的釩頁巖儲量豐富,但過去提取技術卡脖子。我們團隊研發新技術,提取的高純釩純度達到99.99%。如今,棗陽的產業化基地生產線高速運轉,安陸的‘中部釩都’正在崛起——石頭里的釩,正變成支撐國家戰略資源安全的‘寶貝’。”
20分鐘的問答如同一場深度對談,記者的問題精準如探針,校方的回答扎實如鋼錠,現場快門聲與筆記本翻頁聲交織成曲。
眼見為實:從實驗室里的樣品研制,到工業線上的批量生產
見面會結束后,記者們走進實驗室,實地見證這些“紙面上的成果”如何“破繭成蝶”。
在先進耐火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展臺上的樣品令記者們驚嘆:火箭發射導流槽用的耐火磚、C919隔熱罩材料、“華龍一號”核電機組專用磚——每件都由武科大研發。“這塊磚能扛3000℃高溫。”李享成笑言,“就像給火箭穿防火鎧甲,給核電機組搭隔熱房。”
在儲能電池負極材料新技術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一塊指甲蓋大小的銀色硅基負極材料在記者手中傳遞。“別小看它,能讓鋰電池容量翻倍。”中心負責人高標教授手持樣品,語氣里帶著幾分自豪,“隨州300噸/年的生產線已建成,3萬噸/年的生產線也已進入規劃階段,投產后年產值將達到100億元。”
“以前這石頭只能當廢礦,現在成為創造高附加值的戰略資源。”在戰略釩資源利用協同創新中心,劉濤拿著手中的釩產品,聲音里難掩興奮。他們在釩產業鏈上全面出擊,開辟出產業應用的“釩藍海”:提取高純釩,用于制造航空航天發動機、核工業關鍵部件;研發高性能釩電解液,實現大規模釩電儲能;以釩為添加劑開發高品質鋼材……如今,團隊成功形成的釩產業綠色提取-高端制造-綜合利用的全產業鏈技術支撐體系,已實現經濟效益超145億元。
“如何打通創新鏈與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武科大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高校樣本。”一位科技類媒體記者感嘆,武科大的科研團隊,一頭錨定國家戰略的星空,一頭深扎湖北產業的沃土,科技轉化成果斐然。
一位資深記者望著眼前“厚德博學 崇實去浮”的武科大校訓,點贊道:“作為湖北省屬高校的排頭兵,武科大真正將科研做在了湖北‘建成支點’的主戰場上。”
鏡頭定格,風掀起采訪本的紙頁,密密麻麻的記錄躍入視野:“耐火材料單項冠軍”“高端特種鋼應用于國家首臺套10兆瓦級風力發電裝備”“建成全球最大規模頁巖高純釩工程”……這些帶著現場溫度的文字,展示著武科大一流學科建設的成果,述說著高校服務支點建設的“武科大故事”,即將通過30家媒體的傳播矩陣,被更多人看見。
歡迎來稿:
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于2022年12月被確定為湖北省屬高校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對我校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是我校加快一流學科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
校報1版和學校網站開設“向一流 加速跑”專欄,展現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為實現一流學科目標而努力奮斗的豐碩成果和精神風貌。歡迎各部門、學院、團隊和個人投稿。稿件內容:部門、學院有關一流學科建設的創新舉措和顯著成效,科研和教學團隊取得的突破,學生的成長與收獲,校友的支持與貢獻等。
請在文稿中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部門或學院、電話等信息,以便聯系和溝通。請將文稿、照片放在文件夾里,命名為“向一流 加速跑+投稿人+稿件標題”,以附件形式發送至投稿郵箱:whkjdxb@163.com。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