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 7月14日至15日,由我校和中國科學報報社聯合舉辦的第十六屆創新發展論壇在青山校區碧園會堂舉行。論壇以“以高水平科技供給智領產業未來暨高水平學術成果傳播”為主題,聚焦科研創新與學術傳播議題展開深入交流。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中國科學報社編委會主任、原黨委書記劉峰松,湖北省科協黨組成員、秘書長馬貴兵,湖北省農科院副院長梅書棋,我校校長倪紅衛、黨委副書記孫國勝、副校長董麗杰等出席會議。

倪紅衛代表學校致歡迎辭,對出席論壇的領導和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他指出,高水平學術成果傳播對推動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學術成果只有得到廣泛傳播和應用,才能真正發揮價值。高校要加強與學術界、產業界和媒體界的交流合作,推動更多學術成果廣泛傳播、轉化應用。他表示,武漢科技大學肩負著湖北省屬高校“一流學科率先突破”的使命,將以提升科技成果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為重要抓手,加快建成一流學科,向著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大學目標奮勇前行。

劉峰松在致辭時表示,創新發展論壇致力于為科學家搭建思想交流平臺。長期以來,很多科研人員苦于科技傳播能力不足,希望通過本次論壇進一步推動高水平成果“做得出、發得好、傳得遠”。

馬貴兵指出,創新發展論壇在湖北舉辦,是湖北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湖北省科協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這種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活動。中國科學報長期關注湖北科學家群體,有力傳播荊楚科學家故事,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希望報社進一步加大對湖北科學界的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梅書棋和華中科技大學第六代移動通信研究中心主任江濤教授也分別作為科學家代表致辭,他們表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傳播與成果本身同等重要,感謝中國科學報社和武漢科技大學為大家搭建了寶貴的交流平臺,祝愿論壇圓滿成功。

論壇主旨報告環節,張啟發作了題為“健康治理·全谷物行動·綠色營養超級稻”的專題報告;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葉哲偉介紹了“AI賦能醫學”的最新進展;英國雷丁大學教授楊洪系統講授高水平論文寫作技巧;中國科學報社網媒中心主任閆潔圍繞科學可視化做了交流;劉峰松作題為“風范——走近大科學家的精神世界”的報告。論壇還特別邀請到Science/AAAS外聯與戰略伙伴發展副總監劉首鵬作專題報告,她詳細講解了國際頂級期刊的選題邏輯、用稿偏好與投稿建議。

(攝影 吳磊 李周陽 李鈺昌 母鑫宇 唐詩 陳孖川)
在閉幕環節,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李一博、武漢科技大學材料學部教授李享成分享了參會收獲。他們認為,論壇既有高度,又接地氣,在選題設計、傳播手段、科普能力提升等方面都帶來諸多啟發。
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20多家高校、研究機構的300多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報湖北記者站和我校黨委宣傳部、科學技術發展院、材料學部共同承辦。
據悉,創新發展論壇由中國科學報社與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于2010年10月共同發起,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擔任首任論壇主席。論壇始終以“推動創新發展”為主要方向,聚焦前沿科學問題,至今已成功舉辦16屆。(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