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記者陳孖川)冬至吃魚,年年有余。今天是2021年的冬至,我校連續七年推出的“沁湖魚宴”再度開席,150余名師生親自捕魚、運魚、烹魚,全校近四萬師生員工共享魚肴。
早上八時許,晨曦映水,曉霧氤氳。“嗨唷唷——唷——”號子聲響起,學校后勤集團的師傅們魚貫入水,拾起昨日沉入沁湖中的漁網,由北至南開始收網。
來自學校各學院的18名學生志愿者,穿上下水衣,下到岸邊水淺泥濘處,攥緊手中尼龍長繩,隨著號子聲奮力拉拽,助后勤師傅們收網。
10時,漁網漸攏,魚跡漸現,18名同學一齊躍入水中。原來,除了參與收網,給專業師傅們做“配角”,18位同學還肩負著一項重要的使命,需要各自從捕撈上來的魚中挑選一條大魚,現場過磅,評選出今年的“撈魚王”!
學校后勤集團總經理鐘磊介紹,這個被定名為“沁湖魚宴”的活動,在該校已經連續舉行了七年,每年的魚宴都在中國傳統節日冬至前后,今年的產量大約有3萬余斤,早上的一網大約就有近萬斤魚,鰱魚、胖頭魚、鯽魚、財魚、草魚,應有盡有;湖內養殖的魚類大都是濾食性魚類,可以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為了保證今天魚宴的順利開席,后勤集團的師傅們昨天已經提前捕撈。”
一番手忙腳亂后,信息學院李宏基以一條12.3公斤重的大魚獲得了本屆沁湖魚宴的“撈魚王”稱號。“撈魚很辛苦,但親手捕魚拉網的感覺很有趣,與魚搏斗很刺激,我就是沖著魚王來的。”李宏基笑著說。
另有80余名同學在岸上,摩拳擦掌,等待運魚。他們2人一組,嘴里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臉上卻掛著笑容,魚便被一箱箱搬上了停在湖岸邊的貨車上。
學校后勤集團副總經理楊宏說,所有的魚都是學校后勤集團在校內人工湖沁湖內養殖的。今年元月左右,投放1萬余斤的魚苗,10月下旬開始安排學生投放草料喂魚,安排專人24小時值班,確保魚的安全。12月初則有計劃地放水趕魚,冬至前收網。
魚的安全也有保障,后勤集團在投放魚苗、養魚、撈魚等階段都會實時地檢測水質,醫學相關專業的老師會把湖水樣品拿到學校專業檢測實驗室、食品藥品監督局化驗。
寓教于樂。校史館講解隊為大家現場講解沁魚文化;書畫藝術協會、手工藝協會邀請同學們現場剪紙;校會權保部向路過師生派發“厲行節約十提倡”“大米的情書”、倡議書等宣傳資料,強化“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消費理念;校會文體部則布置了一個可愛的魚宴打卡拍照墻,邀請師生現場拍照打卡。
上午11時許,第七屆沁湖魚宴正式開幕。校黨委書記徐雁冰、校長倪紅衛,校黨委副書記盛建龍、副校長沈季偉出席開幕式。盛建龍主持開幕式。
倪紅衛為獲得“撈魚王”的同學頒獎。
在陣陣歡呼聲中,徐雁冰宣布武漢科技大學第七屆“沁湖魚宴”開幕。
南苑食堂門前廣場上,紅綢布覆蓋的長桌上,雕著“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請黨放心、強國有我”字樣的冬瓜和武科大校徽圖案的西瓜格外吸引人眼球。
“傲雪寒梅獨自開、丹鳳朝陽戲牡丹、荷花深處魚滿倉、千里鶯啼綠映紅、情悅深深魚檬檬、秋深菊黃蝦蟹肥、天之驕子辣得跳……”16種名字極富詩意、造型精美的的魚肴菜品陳列其間,吸引了近千名學生的圍觀。
魚宴以“小廟會“的形式開展。10只帳篷依次排開。每只帳篷中,食堂大廚現場展絕活,兩名學生幫廚打下手。
竹簽小肉串、糕興點、黃金雞米花、祛寒嬌耳、抗疫同心圓、快樂薯條、酒釀小丸子、土家醬香餅、雪花排條、金衣豆腐等八種美食攤位前,同學們絡繹不絕,望眼欲穿。
今天出席的廚師來自學校三個校區的十個餐廳,每位廚師所擅菜品不同,個個身懷絕技,大都是獲得過湖北省和全國廚藝比賽的廚藝高手。幫廚的學生則是一群熱愛中國美食的留學生和少數民學生。
架鍋、點火、熱油、下料,或煎或炒,或炸或燴,天氣雖冷,每個代表隊的帳篷里卻熱火朝天,忙的不亦樂乎。不一會兒,各色美食相繼出鍋。
徐雁冰、倪紅衛也來到魚宴現場,與同學們一起饗魚。倪紅衛表示:“沁湖魚宴已經是第七屆了,是武科大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一個靚麗的標志。學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到捕魚、烹魚的過程中,希望同學們通過體驗勞動的樂趣與辛苦,從而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
俗話說,冬至大過年。冬至時分,喝上一碗熱騰騰的魚湯,享受美食之余,也能感受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今日只是牛刀小試,12月24日,三個校區400多食堂大師傅將會聯袂上陣,全校4萬名師生都能免費吃魚。”后勤集團的工作人員介紹。
學校后勤集團、宣傳部、學工處、校團委、保衛處、黃家湖綜合辦等部門通力合作,確保魚宴順利進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