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周習海)近日,第十九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終審決賽在南京大學落下帷幕,我校參賽團隊榮獲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7項。

本屆“挑戰杯”競賽自啟動以來,共吸引全國2700多所高校、40余萬件作品、300多萬名大學生參賽。我校參賽團隊歷經校賽、省賽、國賽網絡評審等層層選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基于混合智能引擎的協同鑒審輔助平臺”作品在“人工智能+”應用賽中榮獲一等獎;化學與化工學院的“碳循綠筑——塑料類建材固廢生物合成PHA增強型自愈合混凝土”作品在“揭榜掛帥”專項賽中榮獲一等獎。
在“挑戰杯”競賽科創報國匯報會暨頒獎儀式前,來自汽車與交通工程學院的作品——“川藏鐵路大噸位多軸平板車智能控制系統”,作為被競賽組委會選中的5件作品之一,在布展會場向團中央第一書記阿東進行展示匯報。

我校參加本屆“挑戰杯”競賽的作品緊扣國家戰略需求與行業發展痛點,追求“創新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同頻共振,學生團隊在材料研發、智能控制、人工智能等多領域開展了深入探索和技術創新,在參賽過程中緊密協作、奮勇拼搏,積極踐行了“崇尚科學、追求真知”的賽事宗旨,生動表現出優異的競賽風采和良好的武科大學子形象,充分展示了學校卓越的科創育人成效。
近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把“挑戰杯”等學科競賽作為服務學校學科建設和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抓手,圍繞政策宣傳、團隊建設、作品選育、成果產出、質效提升等方面開展了全方位優化和全過程管理。黨委書記倪紅衛多次關心和指導參賽團隊,詳細了解作品備賽進展。校長呂勇在國賽決賽前召開動員會,勉勵參賽團隊奮力拼搏、勇于挑戰、展示風采。校黨委副書記孫國勝親臨國賽決賽現場,組織賽前演練,并為國賽決賽作品進行精心指導。校團委通過搭建科創平臺、強化資源保障,形成“專家輔導+導師指導+團隊優化”的培育機制,為參賽作品質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各參賽學院頂格配置各類資源,充分保障了參賽團隊全身心投入競賽。
下一步,校團委將充分總結本次競賽參賽經驗,積極挖掘并大力培育有潛力的參賽作品,不斷強化“挑戰杯”學科競賽的育人功能,為學校高質量發展貢獻蓬勃的青春力量。
獲一、二等獎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基于混合智能引擎的協同鑒審輔助平臺
項目類別:“人工智能+”應用賽
團隊成員:毛赟 秦斌斌 龔銳 孟子祥 許文杰 李佳 陶璽文 李俊嶧 何宇辰 王偉
指導教師:高峰 顧進廣 劉茂福
獲獎等級:一等獎

項目名稱:碳循綠筑——塑料類建材固廢生物合成PHA增強型自愈合混凝土
項目類別:“揭榜掛帥”專項賽
團隊成員:楊潔 段雨杰 柯昭玥 楊蕭宇 王召億偉 何璐琪 馮發 徐郅穎
指導教師:李飛 段謨杰
獲獎等級:一等獎

項目名稱:慢性病守護者—多材料微納米級原位嵌入式芯片打印技術研發
項目類別:主體賽
團隊成員:朱佳欣 潘燁 潘南 喻浩林 陶璽文 潘嘉晨 曾思航 葉天旺
指導教師:林昕 朱錕鵬 袁鑫
獲獎等級:二等獎

項目名稱:川藏鐵路大噸位多軸平板車智能控制系統
項目類別:主體賽
團隊成員:夏周洋 佘博 李可 肖凌嵐 劉瑞之 徐坤 朱映雪 張冰清
指導教師:游向榮 張緒美 熊田田
獲獎等級:二等獎

項目名稱:破冰鋼脊—高冰級大功率軸系材料研發與應用
項目類別:主體賽
團隊成員:吳畏 崔書聞 陳昱婧 譚昕暘 王志 陳國幸 陳夢軍 吳曉東
指導教師:侯廷平 李宇奇 吳開明
獲獎等級:二等獎

項目名稱:基于多模態特征和遷移學習的靶向藥物設計
項目類別:“人工智能+”應用賽
團隊成員:陳堯宇 廖雄威 趙永康 謝子航 楊志程 李柏濤 向欣睿 許小飛
朱清蓮 王夢瑤
指導教師:林曉麗 李波 鄒瑜
獲獎等級: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