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黨建標桿院系”的榮譽到科研突破的碩果,從教學改革的探索到人才培養的豐收,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立足國家礦冶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重大需求,面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對資源環境領域人才需求,凝心聚力培育資源環境領域引領型人才,積極打造資源環境領域工程應用人才培養高地,正以鏗鏘步伐,走出一條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特色之路。
黨建聚合力:從“標桿”到“引擎”的實踐探索
在宜昌市西陵區湖北景深安全技術有限公司,一場黨建聯建活動正在進行。資環學院資源工程系師生,深入公司考察礦山安全檢測技術發展情況,結合企業提出的技術需求,尋找更優的解決方案。這是學院實施黨建“一融雙高”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學院黨委實施基層支部“對標爭先”工程、支部書記“頭雁工程”、支部委員“育穗工程”、支部黨員“先鋒工程”四大黨建工程,激活雁陣合力。學院堅持把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作為學院各項工作的生命線,落實“三全育人”,踐行“五育并舉”,打造“美礦育新”育人品牌,構建一體化育人格局。
2022年,學院黨委獲批第三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柯麗華教授所在的資源工程系教工黨支部2024年入選全國高?!半p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強國行”專項行動團隊。學院黨委獲評“全國鋼鐵工業先進集體”“湖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安全科學與工程系教工黨支部獲評“湖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科研攀高峰:從“破壁”到“立標”的雙星閃耀
在學院的科研版圖上,有兩位“十年磨一劍”的教授。張一敏教授面對釩提取領域的無法破解難題——硅蓋罩,十年攻關,創新提出“雙循環法”理論,一舉破局。周志輝教授為將實驗室的“一塊膜”推向千億市場,泡在車間反復調試,歷時一年交付首單,完成了從化學家到工程師的蛻變。張一敏團隊三次問鼎國家科技獎,技術推廣至全國30余家廠礦,近十年累計創造經濟效益145億元,引領全球綠色提釩技術。周志輝團隊的滲透汽化膜國內市場占有率高達70%,產品出口多國,2023年產值超億元,并兩度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他們的故事,完美詮釋了“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使命擔當。
他們的成功,源于學院搭建的“平臺—交叉—產業”支撐體系。學院依托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高端平臺,推動材料、化學、環境等多學科協同攻關。近年來,學院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技術發明、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其他科技成果獎26項,獲國家授權專利160余件,承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其他國家級科研項目80多項等。
教學育英才:從“認證”到“金課”的雙輪驅動
在《安全管理》的課堂上,梅丹老師正通過VR設備,將學生“帶入”虛擬火災逃生現場。這門后來被評為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課堂,是其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的一個案例。
學院以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為抓手,全面貫徹OBE教育理念。一是重構課程體系,增設智慧礦山與數智安全方面的前沿課程;二是打造“金課”,投入專項經費建設虛擬仿真實驗項目;三是建立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機制,通過教學沙龍、競賽等持續提升教學質量。
通過系統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學院教育教學取得了顯著成效。礦物加工工程、采礦工程、安全工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環境工程專業認證2025年11月份專家進校,學院所有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認證的夢想即將實現。礦物加工工程、采礦工程、安全工程3個專業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環境工程專業獲批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一流專業建設點數量名列學校前茅。學院獲批2門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本科生考研率由2017年的31%上升至2025年的42%。
人才向未來:從“清漂”到“奪金”的青春答卷
學院“山水夢行”社會實踐團隊的學生,2024年暑期在宜昌黃柏河,與“中國好人”畢家培并肩清漂,在烈日下用汗水守護碧水清波。隊員程欣感嘆:“親手打撈垃圾的體驗,比書本知識更震撼人心?!迸c此同時,學院的另一批學子正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的舞臺上鏖戰,最終實現歷史性突破,奪得全國金獎,目前學院已獲得國創賽全國1金5銀的驕人成績。
學院構建了“實踐—創新”雙循環育人生態。社會實踐方面,將專業學習與生態服務結合,讓學生在田野鄉間筑牢家國情懷。創新競賽方面,打造“課程培育—項目實訓—競賽錘煉—產業反哺”四階遞進機制。學院重點支持與資源循環、低碳技術相關的項目,錘煉學生解決產業真問題的能力。
社會實踐品牌“山水夢行”事跡被多家媒體報道,影響力持續擴大;礦業報國、環境報國理念深入學生實踐活動,近五年研究生奔赴全國7省、26地市開展調查研究,9篇調研報告獲中央部委、湖北省人民政府領導肯定批示。創新競賽則不僅收獲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美國數學建模大賽特等獎等賽事最高榮譽,更催生了一批如固廢資源綜合利用、資源清潔生產等聚焦產業難點的優質項目。近三年,學院畢業生就業率高達98%以上,用人單位滿意度超96%,一批學生已創立科技企業,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社會價值。
從黨建領航的根基,到科研攻堅的突破,再到教學育才的深耕,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以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印證了“根基強則事業興”的樸素邏輯,其以紅色引擎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探索,正展現出無限的生機與活力。(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歡迎來稿:
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于2022年12月被確定為湖北省屬高校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這是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對我校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是我校加快一流學科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
校報1版和學校網站開設“向一流 加速跑”專欄,展現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為實現一流學科目標而努力奮斗的豐碩成果和精神風貌。歡迎各部門、學院、團隊和個人投稿。稿件內容:部門、學院有關一流學科建設的創新舉措和顯著成效,科研和教學團隊取得的突破,學生的成長與收獲,校友的支持與貢獻等。
請在文稿中注明作者姓名、所在部門或學院、電話等信息,以便聯系和溝通。請將文稿、照片放在文件夾里,命名為“向一流 加速跑+投稿人+稿件標題”,以附件形式發送至投稿郵箱:whkjdxb@163.com。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