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 7月9日至10日,第十七屆MBA培養院校《企業倫理》核心課程師資研討會在我校召開。我校副校長馬騰出席會議,來自全國80余所MBA培養院校的120余名專家學者參與會議。開幕式由我校管理學院院長劉海兵主持。

馬騰致辭,介紹了學校辦學傳統及管理學院、MBA項目發展歷程,強調在數智化重構商業倫理生態的背景下,深化倫理教育是培育"兼具商業智慧與倫理定力"管理者的關鍵,呼吁通過本次會議推動課程從"知識傳遞到價值塑造""從課堂推演到產業踐履"的范式升級。

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王萍指出,企業倫理作為MBA教育核心課程,是培養社會責任感、道德判斷力和可持續發展觀人才的基石,希望通過聚焦人工智能時代教學挑戰、課程難點及案例創新,提升育人實效。

上海交通大學周祖城教授介紹了課程師資培訓進展及研討會籌備情況,呼吁參會教師以"學習者、分享者、建設者"角色深化交流。

專題研討環節以"人工智能時代的MBA《企業倫理》教學"為主題,由浙江大學邢以群教授主持。南京理工大學朱必祥教授剖析AI應用中的算法偏見、責任歸屬模糊等倫理風險,提出"案例嵌入+跨章節滲透"教學法;中山大學陳宏輝教授通過正反案例揭示算法歧視、AI幻覺等倫理失范現象,呼吁構建人機權責沖突動態治理框架;浙江大學莫申江教授提出"KAN-WAN-TAN"人機協同教學三部曲,強調技術需回歸"以人為本"。隨后,北京大學楊東寧副教授以"企業社會責任課程內容體系如何支撐?"為題,提出構建動態演化框架,運用"腳手架"教學法培養學生平衡"利成于義"的能力。

下午的教學問題討論與經驗分享環節由清華大學錢小軍教授主持。中央財經大學周衛中教授結合長三角企業田野調查,提出科教融合需回應產業需求;華南理工大學晁罡教授以鑫風風機公司為例,闡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員工責任認知的重構作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鄭海東教授呈現企業社會責任金字塔與利益相關者框架的文獻體系化教學路徑;武漢科技大學林紅珍副教授建立"法律底線-道德引領"雙軌教學法;大連理工大學于驚濤副教授分享《從公益到公民:大連康橋眼科的社會責任之路》案例教學心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鄭耀洲教授提出以百果園等產教融合案例驅動ESG課程升級。分組討論中,教師們圍繞AI對案例教學的賦能作用及學術誠信、教師能力挑戰等議題交流,強調開發本土化案例、深化理論與實踐融合的重要性。

7月10日上午,70余名參會教師赴九州通醫藥集團參訪,考察企業歷史文化展廳、智能分揀中心及全國調度中心,了解其"家文化"誠信經營體系及智能化供應鏈倫理實踐。座談會上,雙方圍繞醫藥行業倫理特質、ESG框架下的環境責任與治理效能展開研討,認為九州通"民生健康供應鏈"模型為課程提供了本土化教學范本。
閉幕式上,楊東寧副教授總結指出研討會圍繞課程基礎問題、前沿熱點、案例方法及實踐對接形成深度共識。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周勇教授表示,學院將持續深耕企業倫理與綠色創新領域,推動校企合作與多學科融合,為培養兼具商業能力與倫理素養的管理人才貢獻力量。本次研討會通過理念分享、經驗交流與模式探索,為《企業倫理》課程質量提升注入新動能,助力MBA教育在技術變革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研討會由全國工商管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和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主辦,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承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