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 11月30日,由我校化學與化工學院和核磁共振與分子科學交叉研究院主辦的電化學論壇在教二2205成功舉辦。本次論壇專門面向校內教師,旨在圍繞電化學領域的研究熱點,搭建一個分享學術成果、交流前沿思想的平臺,進一步推動校內跨學科合作與學術創新。本次論壇得到了校內多個學院的積極響應,共有來自化學與化工學院、材料學部、資源與環境學院以及理學院的十余位專家學者參與報告和交流。

論壇在上午9點準時開始,由化學與化工學院院長鄭安民教授致開幕辭。他在致辭中表示,電化學作為化學與化工領域的重要分支,在能源轉化與存儲、環境治理以及綠色化工等領域展現了巨大的應用前景。在當前“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電化學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路徑。他強調,化學與化工學院始終致力于推動電化學領域的學術研究,此次論壇的舉辦不僅是一次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一次跨學科思想的深度交流。他希望,與會教師能夠充分利用這個平臺,深入探討,共同促進學術合作和創新突破。

在隨后的報告環節中,資源與環境學院的錢功明教授以“多功能納米電極制備及其多模傳感分析”為題,率先分享了團隊的研究進展,詳細闡述了納米電極在環境監測和能源應用中的廣闊前景。化學與化工學院的陳榮生教授則帶來了關于“電解析氫催化劑的設計與應用”的精彩報告,提出了新型催化劑的設計思路,為電催化析氫領域提供了新啟示。魯禮林教授以“Bi/Fe/Cu金屬催化劑結構調控及電催化CO2/NO3還原研究”為題,探討了金屬催化劑在環境友好型電催化反應中的最新進展,為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提供了新方案。黃亮教授的報告“電催化氮還原合成氨催化劑的理論設計及反應機理”,以其前沿性和理論價值引發了與會者的深入探討。他從反應機理到理論設計全面介紹了這一研究方向,為后續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此外,高天副教授、雷文副教授和何敏副教授等來自不同學院多位學者的報告從微觀材料設計到宏觀性能優化,為新型電催化劑和電化學儲能等領域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的視角。
此次電化學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展現了我校在電化學領域的研究實力,也為校內各學院之間的學術交流搭建了一個高水平的平臺。論壇期間,各位專家學者的精彩報告和互動交流極大地激發了與會者的科研熱情,推動了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與融合。與會教師紛紛表示,此次論壇內容豐富,議題緊扣前沿,既拓寬了學術視野,也啟發了新的研究思路。許多老師還表示希望今后能夠定期舉辦類似活動,為校內教師搭建更多的學術交流平臺,助力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