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 近期,繼在國際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上發表題為Study of Mn absorption by complex oxide inclusions in Al-Ti-Mg killed steels(鋁-鈦-鎂脫氧鋼中復雜氧化物夾雜對錳的吸附研究)和Scripta Materialia上發表題為Effects of LaAlO? and La?O?S inclusions on the initialization of localized corrosion of pipelinesteels in NaCl solution(LaAlO?和La?O?S夾雜物對管線鋼在NaCl溶液中局部腐蝕萌生的影響)的論文后,冶金與能源學院侯延輝教授團隊在李光強教授和比利時魯汶大學Nele Moelans教授的指導下,連續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多篇高水平論文。

該團隊借助高通量第一性原理計算技術,針對雙相不銹鋼中α-Fe/γ-Fe界面展開研究,從原子尺度探究鎳與鉻原子在界面偏析且相互作用。相關成果發表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Top,Q1,影響因子6.267)上。
在鋼中元素協同對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的影響方面,該團隊研究了鋼中Mo和Nb協同作用對鋼表面涂層的影響,發現Mo滲入NbC晶格降低其形成能,同時提升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相關成果發表在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Top,Q1,影響因子5.4)上。
該團隊制備了高熵合金涂層中三重氧化物屏障,均勻分散的稀土元素阻止氧氣與金屬接觸,降低氧化速率,顯著其增強熱穩定性。相關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Rare Earths(Top,Q1,影響因子5.2)上。
團隊深入解析了氫滲透屏障機理,探究Cr?O?與TiO?在抗氫滲透方面的協同作用,揭示復合涂層致密晶體結構與穩定化學鍵結構阻礙氫原子吸附和擴散的機理。成果發表在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Top,Q1,影響因子5.4)上。
團隊針對合金元素偏析對TiN非均相形核及局部耐蝕性的影響開展研究,發現Cr、Mn等合金元素在夾雜物界面富集,可以增強界面穩定性,利于TiN非均相形核并抑制局部腐蝕。相關成果發表在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Top,Q1,影響因子6.267)上。
該系列研究聚焦不銹鋼界面、鋼中元素協同、高熵合金涂層結構、氫滲透屏障機理及夾雜物與元素摻雜影響等多個關鍵領域,為相關領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與創新思路,有望推動鋼鐵材料及相關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