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婭晴和父母在北京旅游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歆 通訊員 李周陽 徐秋琳
6月16日從武漢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統計學專業大四學生徐婭晴放棄保研機會,“跨地區、跨學校、跨學科”考上中國人民大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引發不少師生的關注。
通過跨學校、跨地區、跨學科考取碩士研究生的學生被稱為“三跨生”,由于學校層次不同、地區發展水平不同、學科之間相關性較弱,考研難度太大,“三跨生”常常被視為考研學生中特殊的存在。
徐婭晴本可以保研,走一條較為輕松的升學路,為何選擇當一名“三跨生”?原來,徐婭晴在高中時對醫學和數學都很感興趣,錄取至武漢科技大學統計學專業后,也曾一心想要保研。
大三時,在導師劉燕麗建議下,徐婭晴同步準備考研與保研,她將院校目標鎖定在本專業強校。幾經對比,她發現自己可以去到不錯的雙一流大學,但因為競賽經歷不夠豐富,難以沖擊心中的理想院校。
備考時默寫的知識點
幾乎同一時間,她身邊的朋友小卓因專業興趣發生變化,決定從理工科跨考法學。朋友的決定讓徐婭晴深受激勵,她決定在準備保研的同時,去各個城市“探索”一番,尋找更為理想的發展方向。
去年7月,徐婭晴前往北京旅游,在參觀中國人民大學時,驚喜地發現了一個和她的志趣相符合的專業——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專業屬于醫學門類,也需要統計學基礎。
“如果我保研了,可能難以選擇感興趣的專業。”在反復比對學科特色、研究方向及個人興趣后,徐婭晴逐漸明晰心志:“與其被動地接受保研結果,不如努力走上心儀的道路”。思索過后,她主動放棄保研資格,決定一心一意備考人大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專業。
專業課筆記
作為“三跨生”,不少科目她都需要從零開始學習,以最難的《流行病學》為例,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在自學基礎上,徐婭晴制定階梯式背誦計劃,先分段落記憶,再將所背段落整合成體系,形成知識點網絡,定期檢測背誦成果,2個月的時間里,她就將專業課書籍背誦了四遍。
過程中,她也會自我鼓勵“放棄并不可怕”“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天氣晴好時,她會通過清洗被套、床單和枕套來減壓,用帶著皂角香味的三件套“治愈”自己。
10月前后,徐婭晴因備考壓力大,情緒低落到了谷底。輔導員畢浩洋了解后,幫助她梳理問題,沖刺期間,還給她分發考研文具禮包,鼓勵她“自信一定行”。
徐婭晴的“每日規劃”
考試前幾天,徐婭晴經常處于焦慮狀態,胃口不好,擔心自己沒有復習到位,常常焦慮到無法睡著,父母體察到她的情緒后,便陪她吃了她喜歡的牛肉火鍋,將租住的酒店的床單換成家里常用的樣式,父母的陪伴也讓她逐漸放松了緊張的情緒。
成功考上研究生后,徐婭晴再一次“從零開始”,學習編織手作,并嘗試長跑,如今已經可以編織好一個包包、能一口氣跑下五公里。她說:“只要開始行動,永遠都不算晚,失敗也并不可怕。只要自己愿意不斷體驗,我相信走的每一步都是值得的。”
徐婭晴個人照片
https://news.hubeidaily.net/hbrbsharenew/news_detail/5/4142703/3736851/0?w=1750075524087&uik=75f4def9&share_plat=android&sec=9e97d80e&historybac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