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5日,由中國科學報社、武漢科技大學聯合主辦的“第十六屆創新發展論壇”在武漢舉行。論壇以“以高水平科技供給智領產業未來暨高水平學術成果傳播”為主題,聚焦科研創新與學術傳播議題展開深入交流。來自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20多家研究機構、高校的300多名專家學者參會。
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中國科學報社編委會主任、原黨委書記劉峰松,武漢科技大學校長倪紅衛,湖北省科協黨組成員、秘書長馬貴兵,湖北省農科院副院長梅書棋,武漢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國勝,武漢科技大學副校長董麗杰等出席論壇。
劉峰松在致辭中表示,創新發展論壇致力于為科學家搭建思想交流平臺。長期以來,很多科研人員苦于科技傳播能力不足,希望通過本次論壇進一步推動高水平成果“做得出、發得好、傳得遠”。隨后,劉峰松還作了題為《風范——走近大科學家的精神世界》的主旨報告。
倪紅衛表示,武漢科技大學近年來在湖北省屬高校中率先進入國內大學排行榜百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入選湖北省屬高校一流學科重點建設學科并排名首位。學校將以提升科技成果傳播力和社會影響力為抓手之一,在一流學科建設上奮勇前行。
馬貴兵在致辭中表示,創新發展論壇在湖北舉辦,是湖北科技界的一件盛事。湖北省科協將一如既往地支持這種高水平、高質量的學術活動。《中國科學報》長期關注湖北科學家群體,有力傳播荊楚科學家故事,推出了一大批精品力作。希望報社進一步加大對湖北科學界的宣傳,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梅書棋表示,農業科研人員亟須增強成果傳播意識,論壇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江濤結合自身科研傳播實踐表示:“科研成果不僅要能發表,還要能被公眾理解和看見。”
論壇主旨報告環節,張啟發作了題為《健康治理 全谷物行動 綠色營養超級稻》的專題報告。他介紹了現代生命科學治理健康的理念和舉措,以及圍繞“治未病”行動華中農業大學探索踐行全谷物行動、培育綠色營養超級稻的實踐。
張啟發表示,當前我國居民存在人口老齡化加劇和慢性病多發情況,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減少精制谷物攝入,提高全谷物比例,可顯著降低慢性病風險”。他列舉了華中農業大學“治未病”行動計劃的監測數據,提出“優化食譜結構、關注健康指標、調控自身基因”三維度的健康治理體系。
張啟發介紹,他和團隊正攻關“綠色營養超級稻”育種,目標是實現“一高二抗三全”(高產,抗生物逆境、抗非生物逆境,全谷物、全營養、全功能)。他建議主食全谷化、黑米主食化,以全谷物行動為抓手推動健康治理,推廣“治未病”行動。
據悉,創新發展論壇由中國科學報社與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于2010年10月共同發起,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擔任首任論壇主席。論壇以“推動創新發展”為主要方向,聚焦前沿科學問題,至今已成功舉辦16屆。(記者李思輝 實習生張曦月)
http://www.hb.xinhuanet.com/20250717/5240c9950c864b0fad3a71744e0b3a1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