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感謝你們了……”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的鄉村里,老人們握著武科大實踐隊員的手連連稱謝。今年七月,在武漢科技大學醫學部腦科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曾燕教授的帶領下,該校醫學部“湖北老年記憶隊列”科研團隊前往大悟開展老年人阿爾茨海默病(AD) 篩查。
據悉,阿爾茨海默病不可逆,但可預防。目前全球至少有5700萬癡呆患者,其中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中國患者近1700萬。今年是篩查活動進行的第十年,該團隊成員多元,涵蓋醫學部包括預防醫學、臨床醫學、 護理學等各專業的本碩博學生,社區衛生服務人員,還有社區志愿者、村干部及若干位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科研人員。
曾燕介紹,這一研究行動從2016年開始到2025年已經持續10年,2025年,作為科研團隊建設和認知障礙篩查的核心環節,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等10余家單位,與當地政府,村醫緊密合作組織近80余名學生深入48個鄉村,歷時7個晝夜完成近1650名老年人群的全面認知健康評估,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AD)早期防控研究采集關鍵數據,尋找適合我國的認知障礙的防控方案,踐行“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湖北老年記憶隊列的城市居民篩查選在武漢市,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進行,考慮到到老人身體等各個方面的因素,每年進行8個月(3月至6月、9月至12月);而農村居民的篩查活動集中在7月,選址在孝感市大悟縣,這也為該校醫學部本科生提供暑期社會實踐的平臺。
來自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2207的曾德陽高中畢業后就有學醫的打算,聽說這項活動很感興趣并自那時開始參與,現已連續四年前往大悟縣進行調研。“我覺得我們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時參加實踐見識到了很多,也更堅定了我學醫的決心。”他介紹道,開始做的是比較簡單的工作,主要的工作是問卷調查,包括社會人口學信息、生活方式疾病狀況等方面,涵蓋712個問題,耗時較長。
研究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經費和人員短缺、老人不理解以及技術限制。曾德陽表示,之前遇到很多老人起初十分抵觸,與他們聊天溝通很久才開始慢慢配合,順利的話拜訪一位老人也需要三四十分鐘。曾德陽說道:“訣竅就是有耐心。”他分享,曾去一戶人家調研數據時,受訪的爺爺有癡呆跡象,為更好了解爺爺情況,他將奶奶也請來一起溝通。“一開始參加這個活動時也會不好意思多問多聊,但我知道我們調研的數據很重要不容出錯,現在還能帶著我的學弟學妹們鼓勵他們多溝通。”
“中國老年人對阿茨海默病和其他類型老年期癡呆的理解非常有限,大部分認為自己是‘老糊涂’,缺乏主動求醫意愿,對篩查和評估較為抗拒,因此需要將篩查服務帶到居民身邊。”曾燕說道。志愿隊師生為了更好的服務群眾,會自發的去學習并整理當地方言,并把經驗傳遞給下一屆隊員。
另一名連續參與實踐活動六年的學生韓剛斌現已參加工作,他回憶道,團隊成員每天工作時間較長,在城市為早上7點到中午12點,在農村為早上7點到晚上10點。研究生在調查結束后還需額外進行數據的整理核對,及時聯系老人查缺補漏以獲得更準確的數據。他了解到,除了隨訪與檢測的工作形式,研究方法每年都在優化,包括開發智能診斷模型和智能隨訪系統,并獲得專利和科技進步獎。
據悉,團隊每年隨訪率約為60%-70%,失訪原因包括老人癡呆、死亡、搬離或隨子女外出等。隨著多年來的堅持,該團隊已經產出十幾篇文章,成果包括智能診斷模型、發現中國人群主觀功能下降的患病率等。
曾燕表示,湖北老年記憶隊列研究將持續推進,針對每一個老人來說,隨訪終止點是直到老人去世或癡呆,同時每年會新增符合條件的老人進入隊列。未來將繼續優化研究流程和技術,包括AI工具的應用,以提高篩查和診斷的準確性。(記者:楊均 通訊員:游雨昕 夏旺斌)
https://m.hbtv.com.cn/cmdetail/568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