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科技大學作為一所扎根荊楚大地、特色鮮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學,始終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需求為導向,深耕人才培養改革。理學院作為學校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重要力量,依托深厚的數學學科積淀,聚焦創新型人才數學素養的培育,以數智化技術為支撐,以產教融合為路徑,構建了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思政引、數智促、產教融——地方特色高校創新型人才數學素養的培養與實踐”優秀教學成果,為高素質人才成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數智化革新:重構數學教學體系,激活人才培養新動能
數字時代的到來對傳統數學教育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戰,也帶來了革新機遇。武漢科技大學理學院從教學資源、教學手段到評價機制進行系統性重構,打造了適配創新人才培養的教學新生態。
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的立體構建。學院運用可視化技術開發了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多門課程的動態教學案例庫,通過“收集整理——設計開發——教學實踐——優化完善”四個步驟,將抽象的數學概念轉化為直觀可感的應用場景。在此基礎上,編寫了融合數字技術與案例教學的數字化教材,實現了知識傳授與應用引導的有機結合。
智能化教學手段的創新應用。學院積極運用GeoGebra等動態數學軟件,通過數形結合、動畫演示、人機交互等方式,將抽象知識點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可視化內容,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此基礎上,學院創建了“高等數學課外輔導”微信公眾號學習平臺,涵蓋學習方法指導、疑難問題解答、考研資料分享及國內外優秀微課視頻等豐富資源,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自主學習。
綜合化評價體系的完善。學院打破了數學課程長期以來單一的考試評價模式,建立了強調過程性評價的多元考核體系。評價內容不僅包括傳統的知識掌握和技能運用,還納入了綜合素質、實踐能力與團隊合作等維度;評價方式則結合了課堂表現、實踐作業、項目成果等多種形式,與案例式教學、項目式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式形成呼應,引導學生從“應試學習”轉向“能力提升”。
產教協同:搭建實踐平臺,貫通創新培養路徑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打破課堂與實踐的壁壘,實現理論教學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為此,學院以產教融合為抓手,構建了“競賽驅動、項目引領、校企協同”的實踐育人體系,為學生搭建了從知識學習到創新應用的完整培養鏈條。
學科競賽與教學的深度融合。競賽是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練兵場,為此,學院建立了專業的競賽培訓平臺和指導教師團隊,將數學類理論課程與數學建模、“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等競賽實踐有機結合,形成了“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良性機制。近三年,學生在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華中杯數學建模競賽等賽事中斬獲國家級一等獎29項、二等獎75項、三等獎126項,充分展現了扎實的數學功底和強大的創新能力。
項目驅動的實踐教學模式。學院探索并實踐了“以項目問題求解為核心組織教學內容,以教師漸進引導作為主要教學方式,以學生自我探索為學習主要手段”的教學模式,建立了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的項目程序設計實踐平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實際項目中的算法分析、程序設計等核心問題開展研究,通過分組研討、自我深入、自主學習等環節,逐步掌握程序設計技能和工程實踐方法。
開放性科研項目實驗平臺的構建。平臺集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委托項目及企事業委托項目等30多項縱向、橫向科研項目,學生可以深度參與項目的實驗設計、算法開發與調試等環節,成為項目中某一模塊的主導者。這種“科研育人”模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科研興趣,更使他們在解決工業生產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刻理解了數學知識與工程實踐的內在聯系,提升了將數學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的能力。
碩果盈枝:匯聚多方合力,筑牢人才培養根基
學院在人才培養方面成效斐然,數智化教學模式的推廣與應用實現了多維度突破。基于可視化教學案例庫的課堂教學新模式和“高等數學課外輔導”微信公眾號的課外導學新模式,已從《高等數學》逐步拓展至《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多門大學數學課程,使用范圍從線下延伸到線上,使用群體從本校少數幾位老師擴展到全系多數老師,甚至惠及校外學生。目前,累計1萬多學生學習過可視化教學案例,公眾號關注人數達1.5萬,覆蓋湖北、廣東、北京等7個省(直轄市)。
政校企協同育人機制不斷深化,學院與泰迪科技、武漢爆破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5處校內實踐教學基地,與中南電力設計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建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三年來接納學生實訓超800人次,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助力學生提升職業素養與就業競爭力。此外,創新教學方法與實踐項目參與有效提升了學生能力。融合可視化技術與案例教學的改革在相關課程試點后,試點班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顯著提高,期末統考平均分位居全校前列。
在數智化轉型和產教融合的雙重驅動下,武漢科技大學理學院培養了一批具有深厚數學素養和卓越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為學科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未來,學院將繼續深化“數智促、產教融”的教學改革理念,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加廣闊的實踐平臺,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新擔當、實現新作為。
(中國青年報 2025年07月24日 07版)
http://zqb.cyol.com/pc/content/202507/24/content_414118.html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