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記者宋欽 攝影宋欽)4月12日,資環學院科普基地接受公眾預約開放,舉辦了一場以“科技筑夢·啟迪未來”為主題的科普活動,通過趣味實驗與互動課堂,帶領孩子們探索地球科學與環保技術的奧秘。
“快看!礦粉在跳舞!”隨著“翱翔之翼”科普志愿者潘芷芩一聲輕呼,幾個小腦袋齊刷刷湊向實驗臺。磁感線演示板上,磁鐵礦粉隨著磁鐵的移動“簌簌”躍動,時而聚成放射狀的線條,時而散作一片星點。小朋友王晟淑踮起腳尖,小手攥著磁鐵在演示板下方左右滑動,磁鐵礦粉跟隨著跳躍,她忍不住驚呼:“像在指揮一場魔法秀!”一旁的謝湯鈺則瞪大眼睛,試圖用指尖觸碰懸浮的礦粉:“它們是被磁鐵施了咒語嗎?”潘芷芩笑著解釋是磁場的力量。
緊接著,潘芷芩以敦煌壁畫為引,揭秘礦物顏料千年不褪色的科學原理。在“水飛法制作礦物顏料”實驗中,孩子們手握研磨棒“咯吱咯吱”研磨孔雀石和青金石。“孔雀石的綠色真好看!”“我的像藍寶石!””孩子們邊研磨邊興奮地比較。潘芷芩引導他們將研磨后的礦漿上層液倒入燒杯,完成了第一次水飛,“這些過濾烘干后就可以得到頭綠”。

下半場活動由“翱翔之翼”科普志愿者張科主導,聚焦環保。在“長江水凈化”實驗中,孩子們通過混凝沉淀實驗,直觀感受化學藥劑如何讓渾濁的水質快速變得清澈。
張科剛舉起高嶺土水瓶,孩子們便一擁而上。“這水好臟,像泥湯!”“能變干凈嗎?”張科神秘一笑,先向孩子們講解了長江水中有什么類型的雜質,再講解了簡易的凈水原理。隨后,他向渾濁的水中倒入混凝藥劑。玻璃棒快速攪拌下,水中逐漸凝出絮狀物,王晟淑趴在桌邊緊盯燒杯:“快看!臟東西沉下去了!”對比另一杯未加藥劑的渾濁水,謝湯鈺恍然大悟:“原來藥劑能讓小顆粒‘抱團’變重,像坐滑梯一樣沉到底!”
最熱鬧的當屬“自制過濾器”環節。孩子們兩人一組,將礦泉水瓶剪成兩半,爭搶著往瓶口塞棉花、鋪活性炭。現場儼然成了“科學家大會”。王晟淑和謝湯鈺配合默契,將粉色污水緩緩倒入過濾器。污水流經活性炭層時,謝湯鈺緊張得攥緊拳頭:“顏色變淡了!快看瓶底!”當第一滴清水滲出,兩人擊掌歡呼:“成功啦!我們的‘污水’復活了!

活動尾聲,孩子們舉著禮物,在學院門前合影。據悉,科普基地依托學校及資環學院成立,2022年被評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圍繞礦產資源和地球科學、安全和環保等學科相關主題開展科普教育。現建有地質標本館、安全體驗館、資源與環境科普實驗館等三個特色館。本次科普活動是科普基地開放日活動,武漢市漢陽區鐘家村小學、洪山區武豐小學學生及家長與科普基地負責人預約,科普基地主任韓軍教授、科普基地骨干成員范先媛、祝淑芳和“翱翔之翼”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團隊志愿者共同組織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