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通訊員李雨萱)5月15日,我校于南園一站式學生社區106室舉辦了第十五期輔導員工作沙龍。本期沙龍主題為“輔導員開展家校共育的思路、實踐與創新”,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楊永彬,醫學部黨委副書記舒大凡及各學院(部)輔導員代表參加活動。活動由醫學部2020級輔導員徐大慶主持。
醫學部輔導員趙夢霄以“家校協同視角下的溝通策略創新”為主題,通過兩個典型案例闡釋如何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協同網絡。她提出:“當面臨家庭教育理念差異時,輔導員應主動搭建資源對接平臺,通過引入學校心理健康中心教師、生源地社區工作人員等專業力量,形成育人合力。”計算機學院輔導員鄭曉旭聚焦“家校共育中的規范化溝通機制建設”,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經驗。他認為,在家校共育過程中,規范的工作流程和嚴格的制度執行是保障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在工作中要嚴格依據學校規章制度辦事,以專業、嚴謹的態度贏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
在交流分享環節,醫學部輔導員葛揚進一步深入探討了家長溝通問題背后的家庭背景因素。他表示,每個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溝通方式也會有所差異。輔導員在家校共育中,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問題的解決上,更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分析家長行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從而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溝通策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家校共育。
城市建設學院輔導員夏錦萱則通過分享一個具體案例,強調輔導員在家校共育中既要展現出對學生的關愛和理解,以情感人;又要堅持原則,明確學校的教育理念和規章制度,以理服人,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參與活動的其他輔導員也都分享了自己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感悟,探討了共性問題。
舒大凡針對交流環節的討論,提出了“四個善于”的工作方法,即善于溝通、善于協同、善于總結和善于自洽。他強調,輔導員要懷著教育的初心,在放手與支持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教育不是彼此較勁的拔河,而是共同托舉的接力,相信通過我們的努力,會有更多的家長從“學生焦慮的監督者”轉變為“學生成長的同行者”。
楊永彬總結,今天的沙龍選題非常貼近學生工作,大家討論非常熱烈,既有理論的指導又有經驗的分享,對大家今后的家校共育工作的有效開展起到很好地示范作用。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秉承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展現專業的態度、坦誠地溝通交流、積極地提供支持,與家長一道幫助學生成長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