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通訊員耿文瀟 攝影耿文瀟)5月24日,正值全國科技活動周期間,我校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科普基地熱鬧非凡。來自武漢市多所小學的二十余名學生走進這座省級科普教育基地,通過“礦物知識競賽”“礦石實驗探秘”“科技成就研學”“VR安全體驗”等系列活動,開啟了一場“寓教于樂”的科學之旅,以獨特方式迎接即將到來的六一兒童節。

活動在“小小地質學家”礦物知識競賽中拉開帷幕。“石墨和石英誰的硬度更大?”“爽身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礦物?”面對趣味問答,孩子們爭相搶答,現場笑聲與掌聲此起彼伏,連原本有些拘謹的低年級學生也跟著喊:“我來!我來!”

礦物知識競賽結束后,轉入科普實驗課堂,小朋友們穿上實驗服、帶上手套,在“翱翔之翼”志愿者指導下開展礦石破碎與磁性礦物選別科普實驗。在粉碎實驗室,志愿者向小朋友們介紹顎式破碎機、對輥破碎機的工作原理,指導他們將從礦山運過來的大塊礦石逐步破碎至細粒級;在磁選實驗室,志愿者先引導小朋友們觀察磁鐵礦粉在磁場中“跳舞”、赤鐵礦粉“反應微 ”、石英粉“無動于衷”的神奇現象,隨后,小朋友們通過濕式磁選管實驗,見證磁性礦物從礦粉中分離出來的過程,“黑色的磁性礦物吸附在磁極的尖尖上了,而且越變越多了……”小朋友們開心地歡呼。“這些實驗不僅能讓大家理解礦石利用的科學原理,更能培養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現在的小朋友真幸福,小學就有機會進實驗室做實驗。”志愿者徐勝說。現場,孩子們戴著白手套、握著實驗工具,專注的神情中透露出對科學的好奇與熱愛。
活動尾聲的VR安全體驗環節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通過VR設備,孩子們“沉浸式”體驗工業安全事故場景,學習逃生技巧與隱患排查方法。“剛才‘經歷’了一場火災,我學會了用濕毛巾捂口鼻、低姿逃生!”
“科普基地開放日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科學種子的播種。”資環學院科普基地骨干教師祝淑芳介紹,學院自2016年起已連續九年開展假期及科技周科普活動,累計服務學生兩千余人。“我們希望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愛上科學,未來成為‘紅領巾科普講解員’,讓科學精神代代相傳。”
據悉,本次活動緊扣“科技周探秘啟航,六一童心向未來”主題,融合礦物學、安全科學與科技史教育,既是學院科普基地“大資源大環境”特色的集中展示,也為青少年提供了“走出課本、觸摸科學”的實踐平臺。隨著活動結束時的集體合影,孩子們的笑聲與對科學的向往,共同為這個科技周留下了溫暖而深刻的注腳。本次科普活動由科普基地主任韓軍教授,科普基地骨干教師祝淑芳、范先媛,“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務志愿者,小學生及家長40余人共同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