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見習記者周文君 攝影周文君)為了讓孩子們建立對科學的親近感,激發科學探索的熱情,5月27日上午,我校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科普基地“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務隊走進青山區紅衛路街道幼兒園,開展了一場以“歡慶六一童心飛揚 科普啟航筑夢未來”為主題的科普課堂。通過知識宣講、動手實驗、交流互動,來自幼兒園大二班23名小朋友們跟隨著志愿者老師走進科學世界。

“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我們國家很多很多從事科研工作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用智慧和汗水,把千年夢想變成了現實!”“翱翔之翼”志愿者為小朋友們講解了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科技成果,“蛟龍”號潛艇、“遼寧艦”航母、“殲-20”戰機、“東風-41”洲際導彈讓孩子們目不轉睛。“沒想到潛艇潛水可以深達一萬多米!真的好神奇!小朋友徐明欣感嘆道。
在“圖片配對”小游戲環節,志愿者們用礦物圖片和對應物品圖片引導孩子們配對,“粉筆是用石膏還是石英做成的呢?”志愿者拿出石英和石膏的圖片各一張,“是石膏做的!因為石英太硬了,沒辦法寫字。”蘇心玥說。接著志愿者講解石膏礦磨成粉做粉筆的過程,同時介紹了石英砂變成玻璃、石墨礦變成鉛筆芯、磁鐵礦變成冰箱貼等各種礦石的用途,“真的很有意思,原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礦石!”蘇心玥臉上洋溢著微笑。

最讓孩子們興奮的是“礦粉跳舞”實驗,孩子們手持磁鐵在裝有磁鐵礦粉的淺盤下方不斷移動,此時礦粉仿佛被賦予生命一般,隨著磁鐵的移動而跳動、聚集、散開。“這是因為磁鐵礦具有磁性,所以能在磁鐵磁場的作用下產生運動。”志愿者同時向孩子們解釋磁鐵在冰箱貼、磁懸浮列車等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科普活動能激發幼兒好奇心,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和探索精神,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科學知識,從小埋下熱愛科學的種子。”我校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科普基地主任韓軍教授總結道。
據悉,我校資環學院科普基地自2016年成立至今,累計服務數千名學生,并于2022年獲評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為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提升其科學素養,科普主題涵蓋礦產資源和地球科學、安全和環保等學科,并設有地址標本館、安全體驗館、資源與環境科普實驗管等特色場館供學生們直觀感受了解。本次科普活動由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科普基地主任韓軍教授,科普基地骨干教師范先媛、祝淑芳,“翱翔之翼”科普志愿者,幼兒園師生,社區工作人員30余人共同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