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通訊員徐勝)為增強居民環保責任感,提升飲水安全意識,倡導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5月27日上午,我校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科普基地“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務隊聯合洪山區科協走進洪山區梨園社區,為社區居民舉辦《長江保護法》普法宣傳和“飲水安全”科普活動。活動通過知識講解、現場實驗和互動討論等形式,向老人們普及《長江保護法》和健康飲水知識。

“翱翔之翼”志愿者們緊扣“守護一江碧水”的主題,深入淺出地為社區居民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的核心要義。 他們強調,《長江保護法》作為我國首部流域專門法律,為長江母親河構筑了堅實的法治屏障。講解聚焦于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規定:法律鼓勵公眾參與,志愿者們號召居民從身邊小事做起,如不亂倒垃圾污水、減少使用含磷洗滌劑、舉報破壞水環境行為等,積極參與到長江大保護的行動中,做母親河的守護者。
“原來保護長江,我們每個人都能出份力!”一位聽完講解的居民由衷感嘆。志愿者們通過展示生動的圖片和案例,讓《長江保護法》從條文走向生活,有效提升了居民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法律意識和行動自覺。
志愿者們還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老人們講解了日常飲水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如自來水中的余氯、重金屬殘留、管道二次污染等問題。通過真實案例和數據分析,志愿者強調“看似干凈的水未必安全”,并提醒老人們關注水質變化,定期清潔家中的燒水壺、飲水機等設備。

“原來水垢不僅影響口感,還可能滋生細菌!”一位老人感慨道。針對這一問題,志愿者特別贈送了食品級檸檬酸除垢劑,現場講解燒水壺清潔方法,并建議定期除垢以保障飲水健康。
志愿者就老人們“凈水器如何把‘臟水’變干凈?”的疑問,借助實物演示講解了凈水器凈水原理,生動解析了常見凈水器的核心技術——PP棉過濾、活性炭吸附、RO反滲透膜等環節的作用。PP棉:攔截泥沙、鐵銹等大顆粒雜質;活性炭:吸附異味、余氯及部分有機物;RO膜:過濾細菌、重金屬等微小有害物質。
“就像層層篩子,越篩越細!”志愿者用形象的比喻讓老人們快速理解原理,并提醒選購凈水器時需認準正規品牌、定期更換濾芯。
為直觀展示水質差異,志愿者使用TDS筆(溶解性固體總量檢測儀)進行對比實驗。
“礦泉水適合日常飲用,但泡茶煮飯用純凈水更佳。”志愿者結合實驗結果給出建議,并提醒老人們無需過度追求“低TDS”,符合國家標準的自來水燒開后亦可安全飲用。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老人們踴躍提問,分享自家飲水習慣。社區負責人表示,此類科普活動能夠很好的向老年群體普及生活知識,幫助老人們了解現代生活科技的便利,非常有意義。
據悉,本次活動由我校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科普基地主任韓軍教授,科普基地骨干教師范先媛、祝淑芳,學院“翱翔之翼”大學生科技志愿服務志愿者,洪山區科協、梨園社區工作人員,社區居民80余人共同完成。志愿者們通過聚焦老年人飲水健康需求,以直觀易懂的科普講解和互動實驗激發參與熱情,零距離普及了健康飲水知識,生動演示了凈水科技原理,切實提升了社區居民的科學素養與健康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