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見習記者周文君 通訊員廖煒博 秦宇航)“幻想過無數次的畫面被我變成了現實。”這是我校化工學院2021級學生杜彥鑫朋友圈的最新動態,配圖是上海交通大學錄取通知。他用大一一年的時間去“試錯”,走出迷茫,明確目標,實現“逆襲”。

“剛上大學時是沒有目標的,不知道大學的意義在哪里。”杜彥鑫說,高中時他一直很向往上海交通大學,而高考塵埃落定時他不知如何面對理想與現實錯位的現實,未來的不確定性讓他的內心充滿迷茫。與大多數大一新生一樣,未來的路該如何走,沒人給出答案。
這樣的心理一直持續整個大一,逃課、擺爛成為常態,以至于期末他總共掛科了八門課程。“當時我是信息閉塞的狀態,每天都是被迫推著走。”杜彥鑫回憶道,隨之而來的是學籍預警通知。和家里人溝通后,他們從一開始的生氣,到漸漸的理解與支持,讓杜彥鑫堅定了留級的決定,“重啟”自己的大一。
留級后,壓力接踵而來。面對大一的新面孔,他們稱呼杜彥鑫為“神秘人”,留級帶來的自卑如影隨形。通過自我調節與心理暗示,他漸漸習慣獨來獨往,無所謂別人的目光。為了趕上學習進度,他同時兼修本學期和大二學年的課程,把自己的課表填的滿滿當當。杜彥鑫表示,“當時每天時間都很緊湊,我用別人娛樂的時間去上課。”
真正讓杜彥鑫下定決心考研的是發現自己被挖掘的優勢。憑借扎實的基礎,他的四六級考試一遍既過,這給予杜彥鑫很大的信心。“我從初三起就喜歡英語,直到大二時候慢慢養成了學習英語的習慣。”杜彥鑫一直對英語口語感興趣,他會下載國際交流軟件和外國人聊天,在學校也會和遇到的國際留學生進行口語交流。
他給自己規定學習任務,在一段時間內以最快的速度背完一本單詞書。“背單詞于我而言比較容易。”除了在手機軟件上背單詞,杜彥鑫還會把復習的單詞抄到紙質本上去記憶,經數據統計,從2023年到2025年線上記單詞時間累計已超過1370小時,他用熱愛不斷為自己打氣。
“高中時我很向往上海交通大學。”杜彥鑫從去年三月份開始著手準備考研,他將考研分為前期、中期、后期和沖刺階段,根據考研階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計劃。他將復習規劃到每一科,每日復習單詞,做練習,再到9月份開始學政治,每天網上看一兩節課程并刷題。
備考過程中最痛苦的是背了忘、忘了背的政治,但隨著備考時間沉沉謝幕,緊張的氛圍迫使他沒時間煩惱“背不下去怎么辦”。在遇到偏難偏怪的題目時,杜彥鑫捋順思路,聯想對應學習過的知識點,試著出類似的題,再根據學校往年出題的套路進行知識遷移。“我就硬著頭皮去做,忘了就繼續背。”他沒想過放棄,也沒有過懈怠的念頭,累了就休息,感到壓力大的時候就會去江邊看晚霞,調整好狀態后,就又提起精神,繼續學習。
備考路上的支撐力量是多方面的。“我的家人鼓勵我去追逐自己的夢想。”杜彥鑫表示,輔導員林老師在考研期間也會給學子們提供自習室,冬天的時候為他們準備暖手寶、文具和零食之類的東西。
“我要感謝大一這一年,給我試錯的機會,讓我重新找到方向。”杜彥鑫回憶,“我希望我們都有重頭再來的勇氣,未來我在學業或職業上的規劃是先讀一年研究生,看看科研是怎樣的狀態,再決定是否繼續升學或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