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 7月8日,第十二屆中國企業·管理·倫理論壇在我校青山校區圖書館一樓路演廳舉辦。近50位在企業社會責任及企業倫理研究領域具有影響力的教授、專家與青年學者參會,共同探討數智時代背景下的倫理與責任議題。開幕式由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周衛中教授主持。

我校管理學院院長劉海兵教授致辭,介紹了學校"鋼鐵品質、家國情懷"的辦學特色及管理學院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方面的成就。他表示,在數智化浪潮中,"管理的靈魂在于價值引領、倫理堅守與責任踐行",學院始終將倫理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并指出本屆論壇對推進企業社會責任與管理倫理領域的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企業·管理·倫理論壇理事長、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陳宏輝教授指出,面對數字化轉型,論壇需堅守創辦初心,在擁抱技術變革的同時筑牢倫理底線與社會責任根基,防止技術理性凌駕價值理性,以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論壇設置五場主旨報告,覆蓋企業倫理基礎研究、社會責任新發展、全球化實踐、ESG可持續發展及數智時代倫理五大維度。

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周祖城教授以《關于企業與社會領域理論文章的幾個問題》為題,系統闡述優秀理論文章需具備的創新性、實踐價值、邏輯嚴謹性與理論完備性等核心特質。揚州大學商學院呂力教授在《管理倫理的應然研究與中國企業倫理學自主知識體系》中指出,當前CSR與ESG體系因忽視企業道德底線陷入實踐困境,主張以"企業正義"重構倫理基石,并呼吁建立以"企業正義""企業良知"為核心的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晁罡教授主持。

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周勇教授在《關于責任型領導與責任式創新的深度探索》中,從微觀層面解析責任式創新的內涵、測量及形成機理,探討責任型領導與員工創新行為的互動機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管理學院鄭海東教授以《關于企業數字責任的思考》為題,提出企業數字責任應作為獨立概念研究,基于利益相關者框架解析其內涵維度,并指出現有治理體系在應對技術屬性挑戰時的難點。南京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朱必祥教授主持。

責揚天下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殷格非在《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經濟全球化》中,闡述了支撐可持續經濟全球化的八大機制,并通過全球貿易案例印證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新能源出口等領域的實踐貢獻。南京大學商學院劉海建教授以《重塑中國企業海外社會責任形象》為題,剖析中企海外履責面臨的來源國偏見、文化隔閡等障礙,提出"破"視角形象構建思路與"做-說-聽"三位一體推進框架。山東大學管理學院徐月華教授主持。

青島大學商學院王克穩副教授在《ESG評級分歧:綜述與展望》中梳理了評級分歧的普遍性與測量方法,指出未來需通過精細化分類、強化企業主體作用彌合分歧。西南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劉玉煥副教授以《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信任機制研究》為題,提出通過儀式活動構建情感連接、真實性符號建立可信形象等多元機制,破解生態農產品"信任困境"。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駱南峰副教授主持。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張麟副教授在《大語言模型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領域的探索》中,通過實驗證實人機交互模式可提升CSR項目創新性及價值平衡能力,并探索了利用大語言模型量化CEO姓名隱含屬性預測企業ESG表現的新路徑。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張喆教授以《當老年員工遇到人工智能》為題,呼吁構建AI驅動的跨代知識萃取機制與適老化心理健康支持系統,通過職業身份轉型與倫理角色重塑實現銀發群體價值再定義。浙江大學管理學院莫申江教授主持。
每場報告后均設互動環節,參會者圍繞理論創新、實踐難點與研究方向提問,嘉賓結合數據與案例深入回應。自由討論環節由河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許長勇教授主持,專家學者從理論辨析、技術倫理困境、跨文化融合等角度展開碰撞,形成宏觀洞察與微觀剖析相結合的研討氛圍。

閉幕式上,陳宏輝理事長總結。他指出,本屆論壇通過"經典、熱點、前沿"三大維度議題的研討,深化了對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核心命題的認知,其鮮明特色在于"研究真問題"的導向。面對數智化浪潮,論壇將繼續堅守倫理底線與責任根基,為探尋復雜環境下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路徑貢獻智慧。周衛中教授代表主辦方致謝全體參與者,宣布本屆論壇圓滿落幕。
論壇由中國企業·管理·倫理論壇主辦、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承辦。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