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通訊員李周陽 姜永鴻 宋徐金鑫 徐湘穎)9月11日,在我校2025級新生報到現場,有一批特殊的新生群體——他們的父母或兄姊也畢業于此。從姐妹兩代人的校門合影,到父子間的精神接力,一份份源于血脈的校友情誼,構成了迎新季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太驚喜了,姐姐當年住的宿舍樓,就在我對面!”在宿舍安頓好行李后,管理學院新生周元麗望向陽臺外,收獲了一份跨越時空的奇妙回響。八年前,她的姐姐和姐夫正是在我校相識相戀。那些年,姐姐口中的“沁湖魚宴”和“櫻花節”,早已在她心中種下了對這所大學的向往。報到當天,姐妹倆拿著相隔八年的兩份錄取通知書,在校門口定格下這份珍貴的傳承。對周元麗而言,這不僅意味著將在姐姐走過的路上繼續探索,更是一種激勵。

如果說姐妹校友是一場溫馨的延續,那父母子女皆為校友則是一份更顯厚重的傳承。
“這所學校培養了我父母,我想成為像父母一樣優秀的人。”機械工程專業新生劉騏彰感言。他的父親是該校1992屆冶金專業畢業生,母親是1997屆市場營銷專業畢業生。報到當天,一家三口正式解鎖校友新身份。收到錄取通知書后,劉騏彰常笑著稱呼父母為“學長學姐”,這份特殊的歸屬感讓他對新校園少了很多陌生。以送學家長的身份重回母校,劉騏彰的母親深有感觸:“校園環境比當年好很多,希望兒子能在這片我們曾奮斗過的沃土上茁壯成長。”

像劉騏彰一樣,許多新生都追隨著父輩的腳步而來。醫學部新生劉瑞恩的父母和表哥均畢業于此,他立志要傳承父親的“鋼鐵精神”;材料學部新生石延哲的父親是30年前的校友,他則將“超越”定為自己的目標,計劃保研深造。

校園中,這樣跨越代際的“校友情”并非個例。據公開報道,僅從2021年起,類似的溫情故事便已多次上演:從與先后三次入讀母校的父親成為校友的女兒,到一家三口都是材料學部的“直系”校友,再到時隔半個世紀與外公同沐一片校風的孫輩,一代代武科大人從這里走向社會建功立業,又滿懷信賴地將自己的子女送回母校的懷抱。
“這或許是校友對母校辦學質量與育人成果最真摯、最深沉的認可,也是一份跨越時間的、沉甸甸的‘信任投票’。”我校學生工作處負責人潘麗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