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記者李周陽 攝影劉陽子孑)“自來水到底干不干凈?”“凈水器濾芯用久了會變成什么樣?”9月19日下午,我校資環學院科普基地“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務團隊走進青山區白玉山街康壽社區,圍繞全國科普月“科技改變生活 創新贏得未來”這一主題,針對性地對中老年和青少年群體開展水環境科學科普活動。
活動現場分為普法宣傳區、中老年健康飲水科普區及青少年水科普探索營三大板塊,在《長江保護法》普法宣傳展板前,志愿者分散講解,結合圖文普及法律知識,增強居民對保護長江水環境的法治意識。
“千滾水、隔夜水會致癌嗎?”“家里水壺有水垢就說明水質差嗎”“翱翔之翼”志愿者熊偉圍繞公眾關注的飲水問題,針對青少年學生設置了問答互動環節,學生們踴躍發表觀點,積極互動。“凈水的基本步驟有哪些?”志愿者周林源利用科普基地實驗室的凈水設施,現場拆解凈水器,并演示如何利用常見材料組裝簡易家用凈水裝置。
在“水質檢測”實踐環節,孩子們在志愿者蔡學文的指導下,變身“小小科學家”,通過使用TDS筆、pH試紙、余氯測試劑等工具,對自來水、純凈水、礦泉水和碳酸飲料等多種水樣進行檢測對比。“我發現可樂的pH值好低,是酸性的!”“自來水里面真的有余氯!”學生們一邊觀察測試數據,一邊興奮地交流新發現。

“污水凈化小實驗”將活動推向高潮。在志愿者羅文驥的協助下,學生們利用透明塑料瓶、紗布、細沙、活性炭、棉花等材料,親手制作簡易凈水器,將一杯杯模擬“污水”緩緩倒入。當渾濁的水經過層層過濾變得清澈時,現場驚呼不斷:“太神奇了!水真的變清了!”“就像變魔術一樣!”志愿者趁機講解每一層濾料的作用,并用生動的比喻將微觀的吸附、過濾原理形象呈現。

我校資環科普基地骨干教師范先媛表示:“我們針對社區不同群體的需求,量身定制內容,力求讓居民與青少年在‘看得見、摸得著、動手做’的過程中,直觀理解水知識,從而增強節水、愛水、護水的意識。”
據悉,我校資環科普基地連續開展科普活動十年,累計服務群眾萬余人次,2022年被評為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2025年入選中國科協高校星火館。本次社區活動是該基地全國科普月系列活動,通過開展“長江環保知識宣講”,以科技實踐和科普宣講助力全民科學素養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