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科大網訊 7月,醫學部腦科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曾燕教授團隊在湖北省大悟縣啟動年度認知障礙篩查工作。這一研究行動作為"湖北老年記憶隊列"建設的核心環節,聯合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等10余家單位,組織近200名科研人員深入48個鄉村,歷時7晝夜完成近2000名老年人群的全面認知健康評估,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AD)早期防控研究采集關鍵數據。
當前我國AD患者數量居世界首位且增速最快,已成為第五大死因。由于發病機制不明、晚期病程不可逆且缺乏特效藥物,AD早期預防被學界公認為破解困局的關鍵。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基于社區的早期防治體系是應對癡呆公共衛生挑戰的核心策略,但我國相關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曾燕教授團隊構建的"湖北老年記憶隊列",通過建立中國人群規模最大、隨訪時間最長的前瞻性AD社區隊列,正填補這一研究空白。該隊列已覆蓋武漢市31個社區及大悟縣48個鄉村,通過"人群-數據-樣本"三位一體的研究架構,建立億萬級AD專病數據庫,為制定符合中國人群特征的診療指南提供循證醫學證據。
本次大悟縣篩查工作展現出高度專業化的科研組織能力。團隊采用國際標準化認知評估工具,結合血液生物標志物檢測與神經影像學評估,形成全套認知健康體檢方案。值得關注的是,針對農村老人特點,研究人員創新設計了適老化篩查流程:對聽力障礙者采用視覺輔助溝通,對行動不便老人實施上門評估,對文化程度較低人群調整量表語言表述。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周孝文指出:"中部農村老人面臨未控慢病負擔重、醫療資源可及性低的雙重挑戰,其認知健康狀況是中國老齡化圖景中最易被忽視的部分。"這種本土化篩查策略的探索,為我國農村地區認知障礙流行病學研究提供了方法學參考。
初步數據顯示,大悟縣65歲以上農村老人認知障礙檢出率顯著高于城市同齡人群,且與未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慢病因素高度相關。25級研究生謝輝在量表分析中發現:"受教育程度影響認知評估配合度,農村老人的量表完成質量與教育水平呈正相關,提示未來研究需建立更具文化適應性的評估體系。"更值得關注的是,約38%的受訪老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情緒,其中獨居老人占比達62%,反映出農村老年人群精神健康服務的迫切需求。
曾燕教授強調:"隊列研究的價值不僅在于發現疾病規律,更在于推動健康公平。"此次篩查同步完成了48個行政村的醫療資源 mapping,為后續建立"縣-鄉-村"三級認知障礙防治網絡提供了空間流行病學依據。研究團隊已與大悟縣醫保局達成合作,將篩查數據納入地方慢性病管理系統,探索"科研-臨床-醫保"聯動的AD防控新模式。
在高強度的田野工作中,研究生團隊展現出扎實的專業素養與人文關懷。2024級研究生張晨穎作為總協調人,構建了涵蓋物資調配、人員分工、應急處理的全流程管理體系;2025級研究生嚴梓璇通過深度訪談,系統記錄了農村老人"收入低、就醫難、精神孤獨"的三重困境;2025級研究生王瑾則在問卷調研中敏銳捕捉到認知障礙與家庭支持系統的關聯數據。這些一線研究經歷不僅豐富了數據庫內容,更培養了青年學者的社會責任感。正如2023級博士生張晶晶所言:"十年隊列研究,我們在數據之外更收獲了對'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刻理解——守護認知健康,就是守護老年人的生命尊嚴。"
此次大悟縣篩查工作是湖北老年記憶隊列建設的重要里程碑。隨著隨訪數據的持續積累,該隊列將為AD早期預警模型構建、高危人群精準干預等研究提供關鍵支撐,助力我國在神經退行性疾病防治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研究團隊表示,下一步將重點推進生物樣本庫建設與多中心數據共享平臺搭建,為全球AD研究貢獻中國方案。
視頻鏈接:武科大學子連續十年 暑期把“記憶門診”送到村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