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耿文瀟 歐陽一茗
徐一帆,2023年校長獎章獲得者,現就讀于材料學部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武漢科技大學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第六期——“英才領航”班成員、青年講師團成員,曾任武漢科技大學學生會主席團成員、材料與冶金學院學生會執行主席,獲“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競賽全國銀獎等獎項十余項。
四年里,徐一帆先后參加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等一系列賽事,并取得了國家級、省級、校級獎項十余項。
從大一開始,徐一帆就對自己的未來有十分清晰的規劃“我希望我大學能做一個很厲害的人”,并決定參加科技競賽,不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
依托學院創新創業基地培育計劃,徐一帆加入了高標教授的團隊,并以電化學與儲能器件主要研究方向。談及困難,徐一帆表示:“在大二時,最大的絆腳石就是專業不對口,項目不了解。”他便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參加學術論壇與商業展會,并跟隨導師參與實驗室研究及競賽知識學習。
此后徐一帆依托項目成立公司,成功入駐武漢科技大學大學生創業基地,并報名參加了“挑戰杯”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競賽,在隨后的兩年時間里,徐一帆帶領團隊打磨項目“硅賦異稟——新能源電池材料領跑者”。
作為項目的負責人,徐一帆在備戰國賽和備戰考研發生時間沖突,但是他頂住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帶領團隊克服疫情、方案調整等不利因素,持續強化答辯演練,最終作為我校唯一進入全國決賽的本科生負責人,高質量完成了決賽現場展示和問答兩個環節,斬獲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競賽全國銀獎。
大學四年,徐一帆在參加各類科技競賽的同時,也沒有在學習專業知識上放松,“一直會把學習放在比較重要的位置上”,最終四年綜合排名專業第三。
“我理想的大學是更自由的,它不僅是學習,還有更多歷練。”徐一帆感慨道。在大學本科期間,徐一帆積極參與學生工作,鍛煉自身交際溝通和組織能力。大學四年,徐一帆作為材料與冶金學院學生會執行主席、武漢科技大學學生會主席團成員,組織參與過多項大型活動。
從大一第一次接觸活動策劃類的活動,三天努力完成一份策劃書;到自己負責整個活動的開展,一年期間,徐一帆撰寫策劃書10份以上,三年大大小小負責的活動超20個。他表示每一次活動的舉辦對他而言都是一次次經歷的豐富和工作方面的成長。
學生工作有收獲也不乏汗水曲折。徐一帆在負責武漢科技大學第六次學生代表大會時,面對此次校級大型活動、重要的選舉性正式場合,他提前一個月進行籌備,后期在熬夜至凌晨兩點后,早上堅持6點起床去確認會場內部的布置以及設備的正常運作。“連著兩天我的步數都快達到30000步了!”徐一帆回憶道。
作為2019級第一批中共黨員,徐一帆在理論學習、實踐鍛煉、志愿服務等方面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大二時,徐一帆進入我校青馬班,并成為了青年講師團一員,他緊扣時代脈搏、順應青年關注,面向全校同學宣講黨史,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2021年,徐一帆作為領學人率“紅湘學旅”實踐團隊赴長沙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帶領團隊深入實踐學習紅色精神。在團隊實踐過程中接觸到一位榮獲“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老人,“他對我們的實踐活動表示肯定和贊揚,并且分享了他的工作經歷,讓我們更加了解了共產黨的歷史。”
“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更應主動擔當,要在關鍵時候站得出來,危難關頭豁得出來。”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徐一帆在疫情期間主動沖鋒在前,多次參與核酸檢測、值班站崗等工作,為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獲得校長獎章后,面對采訪,徐一帆多次提及輔導員郭家麒老師、胡適老師和同屆隊友宋大為的幫助和陪伴。在本科期間,很多次在學生工作或者大賽項目進展受阻時,自我消化之余,輔導員郭家麒細心開導、約談,不僅是工作經驗方面的指導,還有未來發展及心態調整的引導。
作為同學院的隊友,宋大為與徐一帆共事機會多,二人性格互補。在挑戰杯比賽進入國賽階段時,面臨競賽壓力和考研壓力,每一位參賽成員都有些心態不穩,徐一帆作為隊長不斷鼓勵隊友,一邊和老師協調溝通尋求修改意見,一邊帶領團隊準備比賽。團隊在二人共同的努力帶領下,無論是學習還是競賽,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對于徐一帆,宋大為感慨道:“我的性格比較內向,剛入學生會時本不打算參加互聯網+比賽,是他鼓勵我很多。”宋大為表示徐一帆是一個很認真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競賽亦或是生活,總能把一切事情都處理的有條有序。
“謙謙君子,卑以自牧。面對未來的挑戰,我將時刻保持謙虛的態度繼續努力,創造‘強國圓夢,功成有我’的青春佳話。”徐一帆現已考研上岸武漢科技大學,他表示自己將繼續深入科研領域,不斷追求完美,創造個人價值的同時創造社會價值。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