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韓亦晴 記者李周陽
“身處逆境,依然向前。”這是石錦鋒一直不變的座右銘。作為人工智能與自動化學院2021級機器人工程專業本科生,他榮獲2025年校長獎章。
石錦鋒連續三年獲國家獎學金、校級優秀學生特等獎學金,獲評校優秀學生標兵;主持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篇、EI會議論文2篇;獲國家級、省級競賽獎項十余項,現已推免至東南大學。
以熱愛為帆:與機器人的雙向奔赴
大一,崇實戰隊招新宣講中,酷炫的機器人裝置點燃了石錦鋒的興趣。為投身機器人領域,他轉專業選擇機器人工程。
大一暑假,為通過崇實戰隊考核,他申請留校學習,一個月的專注最終讓他順利入隊,開啟機器人探索之旅。
大二備賽RoboMaster機甲大師高校聯盟賽時,他需平衡學業與競賽。臨近比賽,機器人頻發線路斷裂、零件損壞、通信故障等問題,團隊精神緊繃。“團結和熱愛是堅持的關鍵詞。”他說。在團隊互相鼓勵下,他們最終找到代碼問題并解決,斬獲全國二等獎。
“回顧大學四年,是拼搏的汗水、前行的腳步,是青春無悔的旅程。”這既是他對大學生活的總結,也是對機器人專業的最好詮釋。
逆風成長:從自我懷疑到全面蛻變
初入校園,石錦鋒在多個學生組織、班委競選中屢屢受挫,一度陷入自我懷疑。女友馮思淇引導他:“成功是一時,失敗才是主旋律,學會發現不足、逐步成長更重要。”此后,他埋頭苦學的同時提升表達能力,大二順利競選協會主要負責人。
保研面試準備期,他對英語口語不滿意,馮思淇便充當考官模擬提問、糾正發音。
大二是他的“雙重挑戰期”:既要備賽RoboMaster,又要應對多門考試。他課堂專注互動,當日消化知識;列任務清單限時完成,重點學科每周復習查缺補漏。“學習無捷徑,多付出時間才有收獲。”他分享道。
保研期間,他曾質疑“為多考一分加倍努力是否值得”,但逐漸明白:“磨練自我、成為更優秀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收獲。”
旅程印記:成長路上的溫暖相伴
大學四年,石錦鋒完成了從靦腆內向到自信從容的蛻變。剛入學時不敢站在舞臺,畢業時他已能在禮堂侃侃而談成長故事。實驗室的燈光見證過他的堅持,賽場上的掌聲記錄著團隊的喜悅。“不能每件事都完美,但全力以赴,結果一般都不錯。”
成長路上,老師與同學的陪伴不可或缺:馮思淇陪他泡圖書館緩解焦慮;周鈺杰老師耐心解答課程困惑;萬鵬老師指導論文進度;數學建模賽中,他與隊友逐個擊破數據難題……當校長獎章榮譽到來,他說:“四年苦澀煙消云散,所有付出都化作欣慰。”
“永遠有比你優秀的人,重要的是跟隨他們的腳步不斷前進。”帶著這份信念,石錦鋒即將開啟研究生新征程,在更廣闊的學術天地中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