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 許雯雯
“始終對世界充滿好奇,并保持終身學習的熱情與行動力。”我校管理學院的武守夢,就是這樣一位人生的“開拓者”。她以績點排名第一、64門課程中45門滿績的硬核實力,成功保研至北京交通大學。回望她的大學三年,就像在繪制一幅不斷向外延伸的地圖,而圖上的每一個坐標,都標記在她的“非舒適圈”之內。
鎖定航向,從信息追趕者到績點領航員
武守夢的“開拓之旅”起步稍晚。由于信息差,她直到大二才將保研納入規劃。為了打破“信息繭房”,她迅速行動,一邊在網絡上搜尋信息,一邊主動向老師、學長學姐請教,快速彌補了認知差距。
她深知,優異的績點是這張地圖的底色。此后,她進入了一種高度自律的“巡航”狀態。“我不會讓自己閑下來,未來要做什么,都會提前規劃。”身邊的朋友評價她“很卷”,但于她而言,這只是對完美的追求。她將每一門課都視為一塊需要征服的領地,用課后整理、提前預習、反復刷題等習慣,將零散的知識點編織成一張張牢固的知識網絡。那些五顏六色的筆記,正是她思考的軌跡。
正是這份極致的堅持,讓她不僅獲得了保研的“入場券”,更鍛造了她在任何未知領域都能快速學習的核心能力。
開拓疆域,在三次“出走”中定義自我
如果說高績點是基礎,那么三次勇敢的“出走”,則真正定義了她地圖的廣度。
第一次出走,從獨行到領航。在“正大杯”市場調查大賽中,面對冗長的賽程和團隊的動搖,她選擇站出來,接過隊長的職責,帶領團隊高效分工、攻克難關。盡管最終未能斬獲大獎,但她收獲了比獎項更寶貴的領導力和團隊協作能力。“沒有哪個競賽是一開始就熟悉的,都是邊學邊做。”
第二次出走,從課本到職場。大三下學期,她同時在兩家單位實習。在中信科,她擔任產品經理助手;在政府綜治中心,她深度參與了矛盾調解系統的設計。從競品分析到繪制原型,再到協調開發團隊,她完整經歷了一個產品從0到1的過程。“實習不僅鍛煉了我的產品邏輯,更讓我系統掌握了敏捷開發的方法論。”這次實踐,讓她將理論知識成功轉化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三次出走,從幕后到臺前。憑借對播音主持的熱愛,她加入了校廣播電視臺。每周的公開考核,極大地鍛煉了她的文字組織和公開表達能力。這份在舒適區外的磨練,讓她在后來國家獎學金的競選答辯中,表現得自信從容,游刃有余。
在張弛之間,找到平衡的藝術
長途的開拓,考驗的不僅是毅力,更是智慧。“保研就像三年梅雨季,沒有一刻能完全放松。”在高強度的備考中,她摸索出了一套“松緊循環”的解壓法:完成階段性目標后,就獎勵自己一場短途旅行或一頓美食,與朋友盡情吐槽;短暫“充電”后,再迅速收心,投入下一輪戰斗。“不能繃太緊,也不能徹底躺平,找到平衡才能走得遠。”
如今,這位年輕的“開拓者”即將啟程前往下一站。她給后來者留下的建議充滿智慧:“人生不分好壞,只要熱愛,就能做到最好。我們還年輕,試錯成本很低,放心大膽地去尋找自己的可能性。”
對武守夢而言,成功保研不是終點,只是她人生版圖上一個嶄新的坐標。未來,她將繼續在這張地圖上,勇敢地畫下屬于自己的、更廣闊的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