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訊員張語桐
“你很棒,值得去沖擊更好的,可以為你這三年的努力交上一份完美的答卷。”深夜的宿舍里,這句話點亮了黃嘉柔的心。她擦干眼淚,在計劃本上用力圈畫下新的目標。最初,保研并未出現在她的藍圖里,但她卻一步步將“每一件小事”拼湊起來,最終組成了一張通往華南理工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她是我校2022級材料化學專業的黃嘉柔,以專業綜合排名第一的成績,為自己的本科生涯寫下了精彩的注腳。
從“隨遇而安”到“有的放矢”
“我一定要讀研!”高考結果塵埃落定后,黃嘉柔迅速調整心態,將讀研作為自己大學生涯的遠方燈塔。然而起初,這盞燈塔只是一個模糊的方向。她沒有急于制定詳盡的計劃,而是選擇了一種“隨遇而安”的務實——專注于當下,穩定學習步調,保證高績點。課余,她借助B站視頻鞏固專業知識,用一道道習題夯實基礎。
“當未來充滿不確定時,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成績搞好。”這份清醒的認知,讓她在大一便取得了優異成績,也讓她第一次擁有了“選擇的權利”。保研,這個曾經遙不可及的詞,開始進入她的視野。
“不過,保研確實是一件很意外的事。”她笑著說,“我沒有刻意規劃,只是到了可以做的時候,就去做了。”這種看似隨性的背后,是她始終懷揣的“研究生幻想”。這個深埋心底的種子,讓她開始主動關注賽事動態,積累競賽知識,與學長學姐組隊參賽。“沒有功利的目的,我只是在認真地對待我的‘幻想’。”盡管初期的嘗試多次無果,但她的積極與執著,讓許多老師注意到了這個默默努力的女孩。
在“三重奏”的高壓下,破繭成蝶
大二,是她大學生涯中最繁忙、也最接近崩潰的一年。專業課的重壓、團委副書記的繁雜工作、學科競賽的挑戰,如同三座大山同時壓來。迎新任務、社會實踐結項、打磨路演PPT、每周數千字的辯論稿……她像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在教室與辦公室之間連軸轉,忙到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
一天深夜,在修改匯報稿時,她在與母親的通話中突然崩潰。“好累,真的不想干了。”積壓已久的疲憊瞬間決堤,眼淚不受控制地落在未完的稿件上。然而,正是這次徹底的宣泄,讓她在迷霧中找到了一絲光亮。她開始為眼前堆積如山的任務制定短期計劃,一件件拆解,一步步完成。她不再懼怕勞累,甚至能在熬夜撰寫辯論稿的過程中,與隊友興致勃勃地討論,找到奮斗的樂趣。
“放開自己,不過度焦慮,把每一步都踏踏實實走好。”她這樣告訴自己。回望那段歲月,黃嘉柔感慨:“部門工作的經歷,讓我被老師看到并推薦進入項目,才有了競賽的成果。每一步都在為后來做鋪墊。這段經歷的價值,遠不止于保研。”
心態,保研路上的終極“秘籍”
今年的保研改革,讓許多學校取消了夏令營,預推免的九月成了唯一的戰場。“沒有保底院校,只能等待,這讓我非常焦慮。”當看到有同學因錯過系統信息而與985院校失之交臂時,她內心的緊張感更是達到了頂點。
但她有自己的“解壓處方”——戴上耳機,播放偶像的歌曲,購買周邊,追星成了治愈她的良藥。在一次次自我調整中,她冷靜地進行院校篩查,標注好每一個重要時間點。翻看自己厚厚的簡歷時,她默默用當初寫下的目標鼓勵自己:“方向,堅持,自省,拼搏。”
歲月不負有心人,她最終收獲了多所985院校的面試通過通知。
談及科研,她眼中閃爍著光芒。“做科研不一定要很緊繃,我更喜歡用一種‘玩’的心態去探索。”當一片片性能各異的薄膜在她手中誕生,當整齊排列的實驗成果像列隊的士兵,她感受到了創造的喜悅,也仿佛看到了自己為科技強國防線砌上的那一塊磚。
“在每個階段開始前,我都會‘幻想’未來的生活。”大學期間,黃嘉柔種下了一顆又一顆關于夢想的種子。她始終相信,即便最終沒有開出最絢爛的那朵花,沿途的風景也自有其意義。保研不是終點,她人生的新一輪“幻想”,才剛剛開始。